雨中送别袁隆平:国士之志永在国民心中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人们自发送别袁隆平,反映出的是国人对国士的珍视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举国悲痛。5月23日,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在明阳厅设袁隆平同志群众悼念点,全国多地群众自发赶赴灵堂,献上鲜花默哀致意。

  这一天,有花店免费派送悼念鲜花,有热心人全天发放免费口罩,也有出租车司机义务接送悼念乘客。痛失国士,细雨飘摇中的长沙城,络绎不绝的缅怀人群,普通市民用善意传递着对袁老的哀悼与尊敬。

  禾下乘凉梦,人间送英魂。昨天,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送别袁老。“谷子迎着阳光哔啵作响,水田泛出一片橙黄……”悠扬的童声第一时间就击中了民众的泪点。

  “今日菊花,全部免费”“我说(鲜花)我不卖的,我是送的”“他让我们这么多老百姓吃上了饭,非常伟大,希望更多人纪念他。”“我们号召更多出租车兄弟前往参与免费接送活动!”……这些朴素的话语,这些发自真心的行动,是一位位平凡人在表达对一位科学家的最高敬意。

  人们自发纪念袁隆平,是因为他用一生践行了一位科学家造福人类的精神。“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一粒种子,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武器”。袁隆平用一粒种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胸前虽挂满勋章,袁隆平却从未放下继续前行的科研路。

  昨天,民众痛惜袁隆平的离去,是因为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他一生埋首田间地头,却仍以梦为马,保持孩童般的乐观豁达;他在农田里也能演奏小提琴,身至高龄仍有一个禾下乘凉的梦,这让人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骨。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很多年轻人真情实感地感谢袁隆平,是因为父辈们挨饿的历史并不遥远。穿过长沙街头的细雨霏霏,放眼四海九州,这种感激之情因为有几代人的沉淀磅礴而发。

  人们自发送别袁隆平,反映出的是国人对国士的珍视。这种亿万人心的珍视,几代人感情的积淀和传承,必将造就出一个不负“禾下乘凉梦”的锦绣中华。

  □和光(媒体人)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