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中央一号文件 “振兴乡村,利国利民”
时间:2022-02-25 03:09:51 来源: 作者: 字号:【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振兴乡村,利国利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表示,我们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截至目前,中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自给率达100%,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稳产量,科技是关键。放眼广袤田野,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农业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1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确保粮食安全更有底气。

  稳面积,付诸扎扎实实的行动。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冬小麦的播期虽然较常年略晚,但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目前,冬小麦在西南已拔节,江淮地区冬小麦陆续萌动返青,黄淮海地区小麦还在越冬,华南地区早稻即将浸种育秧,希望的田野孕育着新的丰收。

  《农民日报》文章指出,过去一年里,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梦全面小康,“三农”工作重心平稳转向、有序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搭起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以强基固本谋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凸显了这个道理——中国人要端稳中国碗,中国碗要装好中国粮!”《光明日报》文章指出,“2021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站在‘十八连丰’的新起点,中国始终怀着这样的清醒:虽然丰稔连连,但是,粮食生产,须臾不能放松!”

  网友“高尔”留言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网友“岱勒”留言说:“乡村兴,百业兴;‘三农’稳,天下安。”

  守牢“两条底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年度任务、着眼长远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极具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细化部署,再次释放出中央重农强农富农的强烈信号。网友们纷纷表示,文件的发布吹响了实干抓振兴的号角,送出了一份惠及亿万农民的高含金量政策“大礼包”,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在新华网刊发的报道中,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打实地调整农业结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务必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唐仁健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目的就是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唐仁健说,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新华时评”在题为《一年农事贵争时》的文章中指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两条底线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大地回暖,春运即将结束,既要做好脱贫地区当地生产工作,也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返贫动态监测要与帮扶长期机制双管齐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灾情疫情等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要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更主动、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要在巩固中提升,在进一步夯实地基的同时更上一层楼。

  网友“王仁杰”在自己的签名旁边添加了一束麦穗的图案,留言说:“乡村振兴有新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新步伐。”网友“孟会强”说:“看得明明白白,理解得透透彻彻。”网友“安之若素”认为,“推进乡村振兴是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网友“食来运转”希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扛起责任加油干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经济日报》报道认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既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又要稳扎稳打守底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三农’压舱石先要压得实、稳得住。”《农民日报》报道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全力稳产量稳面积,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抓好耕地保护,还要实打实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真正负起责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更要把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引到发展的轨道上来,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短板,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既要原原本本抓落实,又要因地制宜促振兴。《农民日报》文章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瞄准当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发力,想办法、找对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中国地域辽阔,广大乡村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不一、发展需求各异。干旱地区和江南水乡,改厕不能用一种模式;平原地区和高原山区,乡村建设不能是一套打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确保振兴步调和资源禀赋相协调、和发展水平相适应。”

  网友“dd”相信,农村会越来越美,农民会越来越富。网友“毛伟”在表达对2022年的期许时说:“爱农助农兴农,一路同行。”网友“喜望丰收”表示热爱农村,他希望,“振兴农村,建设美丽富强的新农村!”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