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庆文委员: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时间:2023-03-06 06:32:4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月姣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一直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近5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闵庆文也在不断地为农业文化遗产鼓与呼,提出多项相关提案。此次两会他带来了《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

  闵庆文表示,当前,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中,过分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而忽视其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应当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估和价值核算,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纳入生态补偿政策中。

  他认为,生态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功能之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之一。以活态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病虫害防治等生态功能与价值十分突出。不少农业文化遗产地也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地、生态农业技术策源地、生态文化“基因库”。

  “从现实存在来看,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都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甚至就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地或与自然保护地有重叠。例如,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苏兴化垛田农业系统是国家湿地公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浙江省重要湿地,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等是国家森林公园,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还是国家地质公园,而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就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之中。”闵庆文介绍说。

  为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有序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

  具体而言,采用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并结合发展机会成本等,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和补偿标准;基于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具备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的这一特点,应当研究探索政策支持、品牌认定、公益宣传、城乡联结等措施,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的价值显现出来,并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增值和生态与文化产品的价值转换;在即将出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中列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的相关内容,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先行在中国的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展试点,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其他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