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军代表:加强人才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时间:2023-03-08 12:59:45 来源: 作者:魏龙飞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英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利军:

加强人才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大英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利军把总书记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2011年,唐利军大学毕业后来到四川遂宁,先后担任四川山地乌骨鸡原种场技术总监、大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生产发展工作,并推广优质新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12年来,他始终怀揣梦想,带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乡村里的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唐利军说:“目前,我们基层兽医队伍老龄化非常严重。以大英县蓬莱镇畜牧兽医站为例,16名正式职工,50岁以下的只有4人,大部分人退休后,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在唐利军看来,乡村振兴队伍的“引、育、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资源整合不力,存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现象。二是集聚效果不佳,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三是成效难以检测,缺乏实践性和评估性。

  为此,他建议:

  一是乡镇统筹成立“乡村人才小院”。建立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农业农村、人社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组织体系,纵向到乡镇统筹成立“乡村人才小院”,按照“四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专家人才、有运营机制、有经费保障)的标准,扎实推进乡镇“乡村人才小院”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乡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双向汇聚与终端见效相结合。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延伸方式,打破层级、块块壁垒,以“乡村人才小院”负责村民及产业实际需求“点单”、县(区、旗)“乡村人才小院办公室”统筹“派单”、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买单”的订单式人才服务机制,取代过去人才服务主要靠上级部门送技术、送服务的单向模式。同时纵向以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社会资本,横向集聚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技人才、返乡大学生等各级各类人才到“乡村人才小院”,夯实基层治理人才根基,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互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打破身份、体制和编制等限制,专门制定乡村人才职务晋升、职业资格认定以及职称审定等措施,为优秀乡村人才提供更宽广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以田间地头的实际效果为人才工作检验重要标准。

  三是聚集人才与精准培训相结合。汇聚专业技能人才。大力集聚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创业致富带头人及各类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本土技能人才。实施“厨师”“电商”“家政”“建筑技工”等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培育高素质本土人才。储备乡村建设人才。吸引乡村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等,依托“乡村人才小院”储备本土传统建筑建设人才。选拔基层组织人才。选拔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工作。注重精准培训。首先注重产业基地“现场学”,把理论课堂设置在田间地头;其次注重网络课堂“日常学”,结合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时间“不成块”特点,打造“指尖课堂”;最后注重技能大赛“赛中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发现培养优秀乡村技能人才。

  四是准入制度和评价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准入和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日常乡村人才从业考核。量化乡村人才培育成效考核机制。构建“学生评老师次评问效、老师评学生月评跟踪、政府评机构年评考核”“三向”评价机制,将考核数据作为“教师待遇、农民颁证、机构经费”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教师教学、农民参学、机构办学动力,提升培训质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探索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中设定一定比例人才发展资金,将项目带动人才发展情况列入项目验收考核指标。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