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汉委员: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要以“特”取胜、追“高”图强
时间:2025-03-04 15:18:11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 王小英 字号:【

  “虽然甘肃现代寒旱农业的特色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但依然存在产业体系布局欠精准、同质化竞争、现代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亟待提高等问题。”正在举行的甘肃省两会上,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国汉表示,今年他继续关注寒旱农业发展,建议深度挖掘寒旱资源禀赋,对内破局突围,对外加强种植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快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对内:破局突围升级寒旱农业产业体系

  “甘肃寒旱农业产业发展,要以‘特’取胜,发挥区域资源禀赋内在特质,按照‘一地一品牌,一域一精品’布局。”刘国汉说。

  他认为,在河西绿洲及沿黄灌溉农业区,要突出气候冷凉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高原夏菇等产业,并在“天干地不干”的优势下,大力发展玉米、蔬菜、花卉等现代制种产业;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要突出产品在逆境中积累糖分与营养高品质优势,实现优质苹果、马铃薯和特色小杂粮等产业产量、品质双提升;陇南山地特色农业区要因地制宜巧用山地小气候,稳保特色经济林果种植规模;高原草地生态畜牧区要突出特色乳制品、有机牦牛肉,重塑牦牛肉乳生产加工体系。

  “依靠科技赋能,全面升级寒旱农业生产体系”,刘国汉说,甘肃寒旱农业要追“高”图强,通过组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创新“联军”,建立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前沿设备,为寒旱农业注入智慧基因,提升发展能级。

  对外:共享成果引进利用国际种质资源

  近年来,甘肃与多个国家在寒旱农业、戈壁农业、种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先后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30余项,小麦、马铃薯等作物种质资源1万余份,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库。在此背景下,刘国汉还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种质资源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与利用,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水平。

  “甘肃是国家三大种业基地之一,但还存在实质性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国际平台少等诸多问题,这制约了现代种业国际化高水平发展。”刘国汉说,希望依托建立的平台优势,大量引进与利用国际种质资源,为甘肃省培育更多优异的基因资源。同时,,利用甘肃粮食品种创新优势,推动小麦、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新品种在其他国家试验示范,让“陇”字号品种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生产种源,进一步助推国际种质资源交流交换。

  除了平台,刘国汉还建议探索“项目补助+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企业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优势,对引进高水平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企业给予补贴支持和引导,促使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保障甘肃省寒旱农业发展中特色作物育种需求,助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