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全域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时间:2024-07-01 15:56:5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绍兴市紧紧抓住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契机,坚持全市一盘棋、整体谋划、市县联动、一体实施,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路径,加快确权赋权活权,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建设与发展。7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全国率先,试点工作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最佳实践、全省乡村振兴最佳创新案例、全省农村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全市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标志性成果,有关经验做法先后6次在农业农村部《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刊发,获省部级领导9件11人次批示肯定。2023年5月,全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现场培训会在绍兴市召开。

全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现场培训会

  一、突出体系重塑,夯实治理基础。聚焦“宅基地”这一乡村治理的难点、痛点,在改革中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增强宅基地管理效能,带动和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一是重塑宅基地改革制度体系。绍兴市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围绕中央九方面改革重点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绍兴“六统一”改革任务,突出顶层设计,构建全市“1+20+X”制度体系。3年来,市级层面陆续出台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整合和退出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等20项政策制度,多个文件填补政策空白。在全市统一框架下,各区、县(市)相应配套出台细化政策文件133个,形成宅基地“三权三票”“资格权跨村实现”“一庭园三基地”等地方特色制度。二是健全宅基地管理体系。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县相关部门职责和管理边界,在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受理、内部联审联办”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执法权赋权乡镇(街道),管理效能明显增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率先设立独立的宅基地管理处(科)室,加强农村网格化管理,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配备宅基地协管员,宅基地管理队伍基本建立。三是构建宅基地信息支撑体系。全市统建并推广“越宅通”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并与“农房浙建事”“不动产智治”等跨部门应用融会贯通,宅基地在线审批率超95%。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构建以“人、户、地、房”为主要内容的全市112.2万农户宅基地基础数据库,实现市县乡村户五级分类管理。率先评估建立宅基地基准地价、农房(含宅基地使用权)基准价格体系,为宅基地(农房)退出、流转提供价格指导。

首笔宅基地“集体权票”抵押贷款授信签约仪式

  二、突出权能实化,保障安居宜居。以布局更优、保障更强、环境更美为目标,在改革中实化农民的宅基地权能,促进农村有机更新,助推“千万工程”与和美乡村建设。一是优化规划布局。全面完成了1587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规划优先保障农民建房刚性需求,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新昌县实施“共富生态搬迁”,已推动40多个高山远山自然村的1000余户农户退出原有宅基地,向集镇和城市周边集聚。二是强化多元保障。在传统“一户一宅”基础上,探索跨村建房、农民公寓、农村保障房等多元保障方式,允许村集体将富余宅基地有偿分配给他村农户,有效破解人地矛盾,近三年已累计审批农民建房1.3万户。全市累计实施11批次宅基地跨村有偿选位竞价,其中柯桥区福全街道峡山村在全国率先实施11例宅基地资格权跨县实现。三是美化居住环境。加大宅基地整合和退出利用力度,完善“以宅换钱”“以宅换房”“以宅换宅”“以宅换权”等模式,全面清理空倒房,加快整治“空心村”。全市已实施宅基地退出利用重点项目33个,退出农户4687户,盘活闲置宅基地及低效建设用地99.2万平方米,为乡村建设腾挪了大量用地空间。

首次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跨县有偿选位

  三、突出市场激活,促进强村富民。全面引入市场化理念、方法和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宅基地改革的共赢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一是创设“三权三票”。在全国首创宅基地“三权三票”制度体系(即集体权票、保留权票、保障权票,分别对应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使用权),通过“权票”的发放、交易、抵押和使用,有效促进了宅基地的盘活利用。诸暨市已累计发放“集体权票”7161.4平方米,可实现集体增收2500万元,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二是打造市场平台。全市已组建强村公司206家,撬动国企、民企、乡贤、农创客等资本支持参与宅基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建设发展依赖财政投入的传统路径。诸暨市成立未来乡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已获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15.8亿元;嵊州市引入上市公司投资1.5亿元,将石磺镇油罗山自然村打造成“创新、创业、创富”基地。三是迭代“闲置农房激活”。用好先发优势,不断推动“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深化扩面,鼓励村集体统一收储、激活农房、宅基地、田地、山林等各类闲置资源,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形成整村全域激活、片区联动激活等五大模式。全市累计引入激活项目8024个、社会资本141.99亿元,激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2.5万宗、631.28万平方米,每年分别为村集体、农户增收4.77亿元、8.9亿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