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农飞地”营造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最优营商环境
时间:2024-07-01 09:50:5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在“青农飞地”西红柿节上,青年主播和农创客为山区滞销蔬果推介带货,3天内帮助山区农户销售西红柿1万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持续营造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最优营商环境,团省委以“千万工程”和三个“一号工程”为指引,牵动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创新打造“青农飞地”模式,持续营造“创业在农村、办公在城市、链接长三角”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最优营商环境。截至2023年底,“青农飞地”帮助培育青年农创客255人,助力农产品增收超6500余万元。培养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浙江省青牛奖等省级以上青年创业人才8名。项目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相关做法入选团中央青年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获李岩益副省长批示肯定,称之为“农村版的腾笼换鸟案例”,被中新网、《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邀请清华大学博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婺专题调研“青农飞地”帮扶青年农创客工作

  一、强化平台支撑,创新农创模式,让青农人愿意来。力求打破地缘边界,先行先试青年农创生产—生活“两栖”工作方式,推动青年“创业在农村、办公在城市”。一是多部门联动,打造共享型创业平台。创新构建“青农飞地”多核多点运营模式,聚焦普遍存在的农村办公条件简陋、青年创客基础薄弱等问题,在金华婺城区核心商圈打造县府里“青农飞地”核心总站,同时在磐安玉峰茶厂、永康大陈村第六空间、义乌廿三里共富会客厅和武义下徐宅农业开发公司,打造“青农飞地”核心分站,以“总分联动、跨区协同”模式统筹资源,面向农创青年免费提供共享直播间、展厅等1.3万余平的青创空间和850余个创业工位,着力打造城市青年农创客“会客厅”。二是多场景协同,完善共助型保障体系。加强“青农飞地”点位覆盖广度和服务辐射力度,打造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技帮扶+农旅融合),石门农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金华之心(政策兑现+电商助农),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农技培训+青年就业)等N个“青农飞地”服务点位,充分发挥农创客联合会等组织引领作用,依托站点举办“青农飞地”专题研修班、青年农村电商培训等各类活动113场,受益农创青年达6200余人。三是多要素供给,构建共育型培养模式。联合浙江农林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银行等9个单位成立“青农飞地”共建联盟,聘任农创客导师28名,为青年农创客提供“就业+创业”储备期保障。与上海的政府单位、国企和高校建立飞地联系,推动实现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跨城流动。持续推进校企联动,建立专家库为农创青年提供技术指导,整合农创企业就业实习岗位和农创项目清单,共建学子联络站和就业实践基地12个,提供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245个,推动14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

“青农飞地”帮帮团邀请上海交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王新华教授,实地帮助塔石乡岱上村青创农场解决蔬菜病害问题

  二、聚焦农创小事,优化创业生态,让青农人留得住。力求通过一系列配套帮扶政策和一揽子青创服务措施,为青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农创指导和项目帮助。一是完善孵化机制突破“起步难”。明确“青农飞地”平台建设运营标准,建立分级分类考评体系,鼓励社会化运营,以平台设施建设、服务供给、效益产出等考核维度落实激励政策。梳理青年农创优惠政策,制定出台《青年农创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为青年“安心归巢”提供政策保障。设置“小青牛”农创客合理进阶机制和奖补标准,培育选树“小青牛”农创客150名。在青年创业大赛为农创青年单独开辟赛道,13个优秀项目入选“青农飞地”培育项目库,进行种子期培育。二是优化服务机制突破“办事难”。聚焦三个“一号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在“青农飞地”核心点位设立集商事登记、政策兑现、项目申报等业务为一体的“农创青年一件事专窗”,为企业青年代办实事260余件。开展“助企惠农政策包”梳理,整合技能补贴、贴息贷款、参赛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按初创青年、科技人才、农业企业等群体梳理“政策包30条”,点对点发送有关初创企业,着力解决企业政策知晓率、兑现率低的问题。三是建立融资机制突破“资金难”。深化“政银合作”,实施“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讲等活动30余场,针对初创青年,为120名“飞地”青年提供银行、保险青年“2+1”结对服务。优化青年农创资金要素保障体系,联合人社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青农贷”“小微成长贷”等金融产品,进一步简化了办理流程,提高了贷款额度和贴息力度,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000余万元。

举办“青农飞地”稻梦音乐节“青农集市”,32名农创青年卖力吆喝特色农副产品,短短五六小时内销售额达10余万元

  三、打通产销链条,带动产业兴农,助青农人干得好。力求打通城乡堵点,推动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为青年农创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促进城市反哺农村。一是挖掘优质农产品。搜寻“婺城拾珍”“武义优选”等优质农副产品,甄选打造32个“一村一品”农产品牌,在虹桥、闵行、长宁园区等地持续举办“飞地味道”等展销推介活动,把优质农产品输送至上海、杭州等地,打通“小城到大城”的销售通道。截至2023年底,累计销售各类优质农产品8万余斤。二是建强农产加工链。依托“青农飞地”的“万里神农”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农产品加工服务点,持续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技培训提升。截至目前,“青农飞地”下辖各农事服务点位累计加工优质农产品超25万余斤,提供农技服务面积累计超过500万亩,技术培训服务农户超6000余人次。三是多措并举助畅销。依托青年委员、红领新青年力量,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开展摸排,建立滞销农产品清单,组织专家、青年农创客系统诊断产品滞销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每月集中举办5场以上公益助农活动,选聘网红主播成立公益助农直播团,发动青年志愿者及快递公司等爱心组织免费打包配送,通过“线上公益售卖+爱心企业兜底”模式助力清空库存。先后举办“青农飞地”西红柿节、蒋堂稻梦音乐节“青农集市”、“盘安药膳”技能大赛等助农活动,帮助偏远山区农户累计增收32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