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创新“新型帮共体”共富模式 打造企业家家国情怀展示地
时间:2024-07-01 13:45:0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淳安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新型帮共体”共富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外部推力与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为强村富民注入持续动能。目前,该模式以王阜乡胡家坪村为试点,建设“新型帮共体”农文旅综合项目,打造了一片企业家家国情怀展示地。2023年实现帮助销售农产品10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0.59万元,较上年增长59%,并逐步在全县范围推广,该县中南-大墅等多个“新型帮共体”正加快落地。

滨江·云顶桃源共富项目二期民宿

  一、坚持初心为民,创新“公益+市场”的联农联村机制。一是助力村民就业促增收。通过项目建设吸纳一批、日常运营安置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帮助村民找到适合的岗位,实现村民作为主体参与项目,最大限度推动村民可持续增收。截至目前,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改善村居设施优环境。坚持公益项目优先、保障民生,滨江集团在胡家坪村投入达5.1亿元,同步规划开展包括道路拓宽在内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与云顶酒店项目建设,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乡村道路改扩建24.4公里,建设库容13万平方米的水库解决胡家坪缺水问题,投入近6000万元改造胡家坪五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新建幼儿园、村民食堂、医疗站、托老所、邻里中心、健身休闲中心等基础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配套设施。三是促进共建共享共致富。树牢基于市场逻辑的项目运营理念,加速构建企业与村庄、村民、村庄农业共生共赢关系。政、企、村、民共同做好山水旅游开发、农品精深加工、房地流转改造等文章,让山村“绿色资产”变现增值。目前,三期精品民宿已开张营业,会务中心、餐饮中心、游步道等设施配套完善,吸引本地农民返乡开办民宿,成立农业公司实施认养模式带动周边农林产业发展。据测算,项目建成之后,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300余个,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改造后的胡家坪上塔自然村村貌

  二、注重改革突破,凝聚“政府+市场”的集聚集成合力。一是变革三方协调机制。理清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边界关系,企业作为“帮共体”运营的“总操盘手”,负责项目整体规划、打造和运营,村集体负责农企双方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化解,村民根据需要嵌入帮共体的各个环节,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股份分红得股金,以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企业稳定运营。二是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用好“一县一策”点状供地政策,在胡家坪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将云顶桃源二期6.02亩土地以204万元出让给滨江集团。村集体获得土地出让金,充实了集体经济实力;滨江集团解决土地性质的问题,投入资金形成资产,通过市场化经营运作持续反哺乡村。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胡家坪村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政府投资项目与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程序、标准等不兼容,导致政府500万元精品村建设资金与企业资金无法整合,该县专门研究出台《公益类项目政府扶持一事一议办法》,按照投资额度对人居环境改造等公益类项目进行奖补,既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也更好支持和引导企业公益投入,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

胡家坪村儿童游乐场

  三、突出制度集成,推动“显性+隐形”的收益效益体现。一是放大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示范效应。“新型帮共体”的实践案例,让企业家们看到了回馈乡村、参与公益的空间与路径。目前,该县已涌现出多层次的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如海亮集团下属企业明康汇试点的“冬闲田联农共富”模式,梓桐镇万头羊场项目的示范带动与联农惠农实践等。二是提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舞台空间。在培育和引导“新型帮共体”项目的过程中,该县细致梳理项目落地面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并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系统化、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服务流程再造和审批提速等方面的经验。三是构建“新型帮共体”的评价体系。目前,该县通过三本账来评价帮共体模式的成效,经济账是企业健康运作,村民通过劳动、股份等形式分享收益;社会账用来评估项目的社会价值,是否增进村民和村庄的福利;精神账则是让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得到尊重和认可,同时也让农民获得发展和尊严。

胡家坪村村民广场、文化礼堂和幼儿园

责任编辑: 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