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持续提升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能力
时间:2024-07-01 15:23:2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长兴县李家巷镇与石泉村、上海国盛集团合作组建长兴思腾公司,运营乡村资源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新路径,形成以强村公司为品牌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机制。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共有强村公司392家,营业收入达14.5亿元,公司利润达2.0亿元。全市913个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90%以上。强村公司助力富民增收创新模式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模式重点培育名单。强村公司做法先后获时任省委书记车俊批示肯定,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肯定。2023年,又获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湖州市强村公司六大运营模式做法在农业农村部《农村工作通讯》上刊发。

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联合23个村组建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红美人产业

  一、集约化发展,推动强村公司由扶持型向市场型迭代。发挥强村公司的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公司规模,推动公司市场化发展。一是提升组建层级。破解以往各自为战、单村发展能力不足难题,整合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资源要素,组建区县级、乡镇级或多村联建的强村公司,实现发展统一规划、资源联动开发、项目共同建设、政策集中扶持、人才共享使用,已组建区县级、乡镇级或村村联合的强村公司271家,每个乡镇基本有1家乡镇级以上强村公司。二是提升盈利能力。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竞争“两条腿走路”,支持强村公司承接与其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的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政府业务。强村公司不断拓展经营范围,结合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资产资源盘活,参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业务承载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全面增强,2023年经营利润突破200万元的强村公司35家。三是注重模式打造。围绕劳务派遣、乡村经营、物业服务、资产盘活、工程承揽、产业发展等方面打造6大湖州强村公司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强村公司壮大实力,不断深化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创新,持续擦亮湖州强村公司品牌。

安吉县天子湖镇20个村成立天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荣耀天空之城景区

  二、共享化带动,推动强村公司由增收型向共富型跃升。坚持共建共享,通过完善公司增收共富带动机制,全面释放强村公司发展红利。一是增强带动增收能力。探索建立强村公司与各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村+企业”“村+村+镇+大户”“村+村+家庭农场”等模式联合组建各类公司,共建共管共享经营项目,实现村均投资回报金额20万元以上。二是增强就业增收能力。加大公司对本地劳动力的吸纳力度,由各村党组织负责建立本村工程建设类、服务类可用劳动力名单,重点选用本地能工巧匠、施工队成员等关联行业的技术人才,交由强村公司安排,带动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劳动力人均年就业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增强联结增收能力。构建紧密型联农带富机制,推行“两入股三收益”等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探索实施低收入农户持股强村公司项目计划,实现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增收1600元。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联合7个欠发达村创建八合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三、规范化推进,推动强村公司由松散型向制度型转变。从管理模式、监管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强村公司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强村公司组建程序、重大决策、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闭环管理体制,明确强村公司组建程序、管理架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在强村公司任职等情况,实现强村公司“三会”制度(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全覆盖,会计业务全部纳入乡镇(街道)三资办监管。二是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内部控制、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审计巡查等闭环监管体系,落实强村公司每年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和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确保公司财务状况按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示,按规定接受纪检巡察组织的监督和巡察办的延伸巡察。三是强化清理整顿。提升强村公司组建质效,推进强村公司规范开展融资贷款、资金出借、收益分红,清理、整合、注销一批小而散、小而乱、重复设立的强村公司,2023年全市已清理注销35家经营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的强村公司。

南浔区千金镇组建十方连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及推广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