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京津“菜篮子” 铺平脱贫致富路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河北省青县清州镇胡白庄村京杭大运河两岸,一座座塑料大棚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眼下正是村民李会芬家头茬甜瓜的采摘时节,“早起摘的瓜,中午就能运到北京,累是累了点,但是越干越有劲儿!”

  46岁的李会芬是胡白庄村民,她的丈夫张广涛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双上学的儿女。这位皮肤黝黑、性格开朗的农家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以前一家人就靠2亩多地种玉米、小麦和打零工维持生计。”2017年10月,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青县依托胡白庄村50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和区位优势,建起产业扶贫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青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李会芬讲解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建塑料大棚,1亩地可以补5000元钱,家里2亩多地可以补1万多元。她和丈夫动了心。

  政策虽好,但没有种植经验的夫妻二人心里没底。村党支部书记张国亮介绍说:“当时我跟他们说,建好塑料大棚,第一茬种茴香,茴香收了种甜瓜,甜瓜之后种黄瓜,从种到卖不用犯愁,村里合作社会帮着销售,他们两口子这才下定了决心。”

  李会芬说,她家大棚是去年10月份建成的,第一茬种的茴香长势喜人,眼看该上市的时候,却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青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安排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农技人员和村里合作社一起为村民找销路。

  很快,来自北京、天津及青县周边县市的货车通过“绿色通道”到村里收菜,菜农只需每天早上把自家蔬菜送到收集点,过磅、装车、收钱就行了。李会芬难掩内心的激动:“两棚茴香卖了18000元,比我以前种玉米、麦子四五年的收入还高。”

  3月15日,李会芬卖完茴香紧接着又种上了甜瓜。“一个大棚里的头茬甜瓜已经摘完,卖了6000多元,另一棚甜瓜不会低于这个数。”李会芬说,“现在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如果管理得好,这两棚甜瓜到立秋还能再收两茬。收完甜瓜接着再种上黄瓜,国庆节就可以上市了。”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青县依托自身蔬菜发展优势,因户制宜,分类施策,扶持贫困户从蔬菜大棚里“淘金”,像李会芬一样,一批批菜农走上了致富路。

  统计数据显示,青县总人口43万,2019年初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1户3587人。通过实施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到2019年底,全县剩10户16人未脱贫。

责任编辑:朱梓荥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