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之十一:安徽省芜湖市桃园村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桃园村位于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东北部,岗丘面积约占1/2,森林覆盖率72%,素有“青山绿水弋江畔、桃花园里有人家”的美誉。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3.2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近200万元。

  近年来,桃源村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奖”、安徽“好人集体”、省级“五好标兵”、“文明村”、“卫生村”等多项称号。

  

林中纳凉休闲地

坚持党建引领 示范带动乡风文明

  村“两委”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首位,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之中,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日常工作中,村“两委”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评选,用好村内文化资源,寻求群众的认同点和传承点,根植乡土文化根脉,传承乡风文明的正能量。

  

农耕文化稻场

  回顾历史,桃园能算得上烈士村落,抗美援朝战火中,陈以德、丁守银、徐树桃、杨光金四位烈士献身于炮火之中;对越自卫还击战,猫耳洞的硝烟,又一位桃园人民的儿子张定榆烈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中国好人”王能珍烈士的抗洪英勇事迹,更在桃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事迹的传承,每一个桃园人内心深处都闪烁着家国情怀和英雄情怀。

  

思故亭

坚持文化引领 厚植涵养乡风文明

  以文化阵地为发展载体,桃源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战斗堡垒”,将张孝祥文化广场、抗洪英雄王能珍广场打造为“红色基地”,将相思园乡风家风文明示范村打造为“延伸阵地”。

  为了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养德的宗旨,桃源村深挖南京状元张孝祥后裔村历史文化内涵,发扬王能珍烈士精神,成立群众性文娱组织,建立文化广场,培育好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与此同时,村中成立了村民道德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理事会由有威信的村民任组织成员,更新群众的孝养理念,助力移风易俗工作常抓常新。

  

张孝祥壁画

  2018年5月,桃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挂牌。结合“组组通”广播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取定期播放的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等活动。依托县广播电台开设“聆听学习声音、开启美好一天”专栏,每天早晨通过现场讲座、活动参与、广播传达、新媒体推介,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赋予新时代农村文化和乡土文明以新的时代内涵。

  

农耕文化展示厅

持制度规范 促进提升乡风文明

  为推进村民自治,桃源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乡风文明治理,坚决遏制违反村规民约的不良恶习,引领群众遵纪守法,极力避免违法犯罪。采用积分制奖惩法,用活用好村规民约,采取月评比、年统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每月安排村民代表对各户执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分,坚持公开公正,及时张榜公布,对60分以下的农户督促整改,采用党员帮扶,点对点、一对一进行整改提升,限期三个月内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通过村规民约一系列的倡导,村民的不良习俗得到了有效制约,乡风文明程度有质的提升。

  

感恩亭

坚持整治环境 推进乡风文明革新

  充分发动村民捐款捐物捐工,桃源村正逐步实现村居环境的硬件提升。村中张国旺等18位乡贤,近年来共捐资了38万多元,大力帮助相思园进行道路、文化广场、状元长廊等建设。乡贤李年荣捐款1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张孝祥文化走廊

  以“干净、整洁、有序、宜居”为目标,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桃园村结合“五清一改”工作重点,整治了8座塘口(容积约4万立方米)、3条河渠(长约1000米)与4处粪便污染源,更清理了约900平方米的危旧房和乱建乱搭房。与此同时,村中修建公用厕所2处,改厕600余户,建设污水处理站一所。

  环境美了,人更要美,桃园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广泛成效的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基层的作用,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平安家庭”评选活动,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广播站”对所有村民进行科普、普法和扫黑除恶等知识内容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

  

农家书屋

  近期,村中设立移风易俗文化墙,积极开展了20多场“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志愿活动,更制定了移风易俗积分兑换机制。积分机制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每月由自评、户评、代表评的方式进行百分制评比,再以年统计的考核模式,逐户考核。积分在95分以上的农户可获得兑换奖励,60分以下的农户则以“张榜公示”方式加以提醒和敦促。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