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突出”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龙岩市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
时间:2022-07-05 09:01:45 来源:龙岩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陈颖 字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尤为重要。近年来,龙岩市围绕当地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和“1172”产业体系,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做到“三个突出”,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超万人次,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

  农民培训已成为龙岩市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农民参训积极性逐年提升,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2021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2254人次,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5.6万人次。

  突出需求谋“精准”-“小课堂”办成“大实事”。近年来,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农民自身需求、乡村建设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深受农民好评。

  选准培训对象。做足做细做实培训前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线上自主报名、农业部门、产业体系、行业协会推荐等形式摸清培训意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新农人创新创业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培育为重点,分类别、分专题、分层级有侧重实施培训。

  “量身订制”培训模式。让学员“点菜”,按需制定培训内容,按需选好培训专家,形成“理论授课、基地实训、线上学习、远程培训”的培育模式。针对乡村建设行动工匠人才需求,市局探索举办乡村工匠培训班,为50位村两委成员、乡村工匠量身订制了为期10天的综合、专业、实操课程,一批工匠人才通过培训考核,取得工程测量技能证书;举办的食用菌全产业链管理培训班,由福建省食用菌产业体系专家团队与培训学员共同商定培训课程,49名食用菌种植大户接受了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热情高涨,满意率达100%;武平县围绕“一果一鸡一茶”主导产业,依托百香果、象洞鸡、武平绿茶等七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精品名课名师。建立“院校理论教师+行业创业导师+农业技术专家+农民实用人才讲师团”的培训师资库375人,每年举办一期师资专题培训班,以高素质师资培育高素质农民;面向福建农职院、龙岩学院等涉农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技专家征集课程143门,编印《农民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汇编》, 紧跟时事热点和本市实际,直播带货实践教学、休闲农业、无人机植保、食用菌栽培等一批热门课程教学成为常态。

  突出提升拓“服务”-“小平台”发挥“大作用”。龙岩市农业农村局着重以搭平台为抓手,加强课堂之外的跟踪服务,助力学员提技增能。

  举办赛事活动。举办全市“红古田”杯农业创新创业大赛,补助18个创意类、初创类、成长类项目资金20万元,进一步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2个推荐项目获省赛一等奖;举办无人机植保飞防、评茶技能、苗木嫁接、动物防疫等15场高素质农民技能竞赛,展示一批高技能人才的风采;105人获评农村实用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组团外出学习。每年组织100名大中专生返乡创业典型、农业“五新”示范典型、优秀学员等产业带头人,到省内外先进农业示范基地开展交流学习,搭建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9家,省级以上示范农场194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67家。

  引导抱团发展。指导成立了全省首个以返乡创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农人协会,会员197名,平均年龄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约90%,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197家。

  突出带动强“扶持”-“小保障”助推“大发展”。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批高素质农民在政策扶持中发展壮大。

  加强典型扶持。每年投入近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扶持返乡创业大中专生756名,农业“五新示范”户1463户,大学生农创标兵20名、十佳农民20名、新农人初创之星40名,返乡创业典型42个,通过“传帮带”模式带动周边群众12600余人。补助100个产业效益显著、组织管理规范、示范引领明显“可学、可看、可训”的产业基地,成为教学见习、实训主阵地。

  加大政策扶持。每年补助每个县贴息资金10万元,引导各县加大高素质农民农业生产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累计3500余名农民获贴息补助2000余万元。如上杭县每年列支惠农资金200万元用于高素质农民贴息补助,为400余位农民提供贴息补助。

  推动金融扶持。推动农业银行合作量身定制高素质农民“金穗快农贷”,为认定农民提供10-30万元低利息、免抵押、无担保贷款,每年约为1000余名高素质农民提供贷款1亿余元。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高素质农民培育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训,高素质农民成长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新装备的承接者,积极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龙岩市每年推广应用新型农用机具1万余台(套),每年推广农业实用先进主推技术100余项,农业品牌提速增长,农民获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数达438个,促进七大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上杭县返乡创业大学生梁永英,流转耕地869亩,从事优质水稻种植、加工和销售。期间,多次参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动学习各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摒弃粗放、零散的传统耕种模式,在南方丘陵地区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绿色种植技术,实现水稻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种植,带动和服务了周边60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水稻,辐射耕地5000多亩,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

  推动创业创新,促进收入稳步提高。培训后,农民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高,经营观念也发生积极转变,他们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综合体,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收入明显提高。

  武平县王秀珍返乡创业从事百香果种植和销售,多次参加省、市、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积极推广百香果标准化种植,建立了武平首家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培育百香果种苗100万株以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400户果农(其中贫困户191户)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投资3700万元建设武平百香果产业示范园项目,拓展百香果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推动当地百香果产业升级。

  解决当地就业,带动脱贫致富。培育高素质农民一方面解决了本人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低门槛和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就业和增收开辟了新路子,尤其是带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武平县钟亮生,创办了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300多人,年产蜂产品达120多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致富后,主动采取“三三制”养蜂扶持模式,带动140多位残疾农户提供技术和蜂种,保价回收蜂蜜,对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经常到各县(市、区)为蜂农授课,由学员变讲师,提升蜂农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每年平均为每位残疾人、贫困户蜂农增收1万多元。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