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其长 沃乡野 齐谱山水城融合曲 ——三明乡村振兴特色路径新探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梅列区洋溪镇全貌

  三明,一枚嵌在八闽大地的“绿宝石”,其“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闻名遐迩,境内风景绝佳、生态优美。近年来,三明市各地区聚焦城郊优势,借力乡村旅游休闲,铺棋落子,做好“山水城融合”文章,打造城市“后花园”,走出异彩纷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梅列区:资源掘金 富美人家

  美起来!

  走进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渔溪村,房屋整饬成列:庭前种树,桂花香袭人;院里置花坛,月季、茶花、红叶石楠……争相竞放。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漂亮,这就是渔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清理瓦片!清理垃圾桶!一个角落也不落!眼下,梅列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竞赛正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实施后,每家每户已变身“美家美户”。

  2019年,梅列区首创以竞赛方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考评奖励,按照户、行政村两个层次,分别评选70户“美丽庭院”和6个“美丽村庄”,从中发掘一批先进典型。洋溪镇在全市率先推出乡风文明共建共享积分制,建立“定期会商、公示曝光、联动协作”三项推进机制,自2019年7月起,每月开展“文明户”和“文明商户”评选并公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取得良好成效。梅列区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农村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富起来!

  梅列区按照市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业一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建设市区北部新城镇,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重点打造发展“互联网+旅游+地域特色文化”,依托菊花种植、生态农业、水培蔬菜,发展水果采摘、共享菜园、农家自助灶等体验式农业项目,突出郊野休闲、公社文化、知青文化和体验农业等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梅列区砂蕉村知青馆亲子活动

  洋溪镇,明确“文旅小镇”定位,突出公社文化,围绕郊野休闲、农业体验、运动休闲项目这三大主题,着力打造城市后花园,吸引了周边城市人群来到洋溪镇进行游览观光,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农民和村财增收。

  陈大镇砂蕉村利用近郊优势,立足知青文化,实施“知村·砂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将“知识乡道”“知水”“知识大厝”、砂坪知青馆、学习强国公园等项目有机融合,通过体验感、互动性强的特色文旅、现代农业,打造市区周边集文旅、教育、休闲等为特色的短途旅游新亮点,发展集特色旅游观光、农家乐、亲子游、研学、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文旅产业,蹚出发展新路。

  梅列区洋溪镇中央坂菊花展

  列西街道小蕉村引进三明市瑞都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自2013年起,以“山、田、村、水、路”为格局,在保留其本身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建设原生态乡村文化休闲度假村,形成集文化韵味、生态农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区,初步实现企业、村民和村财均增收,农村发展。

  陈大镇长溪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的村企合作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绿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实现了“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可持续发展,村财收入达30多万元,让“空壳村”脱壳,摘掉了“贫困帽”,吃上了“旅游饭”。

  立足资源优势,梅列区明确发展定位,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发展,推行村企共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打造“美丽乡村”, 以“文旅+农业”助推经济效益增长,奏响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三元区:生态添宝  康养福地

  岩诉古声,林叠绿浪。“万寿岩——格氏栲”康养带有着“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的美誉。

  百年格氏栲林是珍贵的自然保护资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之一,2020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格氏栲

  千年古村忠山村(十八寨),被评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一片有着红色记忆的热土——远近闻名的“中央红军村”,唱响了“风展红旗如画”红色品牌。

  “闽人之源”岩前万寿岩是18万年前古人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称为“南方周口店”, 2020年7月万寿岩文旅小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万寿岩

  这些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荟聚在三明市的三元区。近年来,三明市三元区以“万寿岩——格氏栲”轴带体系为基础,立足现状,深度挖掘、联动整合周边各类优势资源,推动“万寿岩——格氏栲”康养带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向轴带聚集,重点培育三大产业,实施三项工程,打造三明市区“后花园”和经济新增长点,努力发展为全国全省的生态宝地、文旅胜地和康养福地。

  三元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万寿岩——格氏栲”文旅康养产业,整合沿线农业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探索“大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闽人之源•福地三元”旅游胜地,实施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沿线文体彩道、生态水系休闲长廊、森林乡村,建设生态三元。实施交通路网提升工程,完善环生态圈路网,全面打通景点连接线,提升改造交通道路,保证文旅线路的畅通无阻。

  为贯彻落实三元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万寿岩——格氏栲”文旅康养带建设,莘口镇成立“万寿岩——格氏栲”森林康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莘口镇森林康养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整合周边资源,建设栲林学社、栲林花海、栲林食坊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动员帮助曹源村、楼源村村民开设农家乐,以就业带动创业,助力百姓增收。

  三元区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发掘富硒产品和林下产品等特色农业资源,培育三产融合新业态,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帮助三元特色产品走出去,为农村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立足生态优势。如今的三元,天蓝、岸绿、水清、宜居,“万寿岩——格氏栲”康养带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壮大了特色农业,保护了生态环境,宣传了传统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挖掘三元之美。

  沙县:吃旺经济 舌尖繁荣

  “扁肉是‘砖头’,拌面为‘钢筋’,小吃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这是沙县人眼里的沙县小吃。时至今日,沙县小吃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国民小吃”之一,目前已拓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从低端粗放经营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发展,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沙县的富民支柱产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势头迅猛,沙县小吃走出了一条“顶层引领,党政主导、人民主体、富民强县”的发展之路。

  强化政策扶持,组织体系牵引,全面构建沙县小吃组织体系。沙县把小吃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先后制定《促进沙县小吃业发展的意见》《沙县小吃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等40多份文件,设立小吃办,列入政府部门单位序列,协调全县小吃业发展工作,在各大城市成立沙县小吃驻外联络处,推进沙县小吃市场化运作。

  面对小吃产业发展拐点,以“新商标、新理念、新征程”为主题,以“保牌、提质、创新”为主线,全力推进小吃产业向“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提升。

  以小吃产业为依托,沙县积极培育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的沙县小吃特色食品产业,从最初的餐饮业,演变延伸为包括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多系列的大产业。建立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带动2万农户从事种养;建设沙县小吃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入驻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7家,年可实现产值3.1亿元。

  以吃做活“节会经济”。从1997年开始,沙县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以“小吃搭台,文化推动,经贸唱戏”为主题,积极宣传推介沙县,以节会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吸引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德国克劳斯玛菲等一大批央企外企民企来沙投资,为沙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以吃做旺“文旅经济”。沙县大力宣传沙县小吃品牌,建设国家4A级景区“沙县小吃旅游文化城”和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民俗馆,系统展示沙县悠久历史和特色美食文化;组织开展小吃文化展示、名小吃展销、小吃制作工艺比赛、沙县小吃推介品尝等小吃题材系列活动,承办一系列国际性文体赛事等。通过小吃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来沙县观光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

  立足“小吃”优势。20多年来,沙县小吃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与群众共谋发展蓝图,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使群众发家致富的小吃星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成为民生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沙县小吃业已成为沙县第三产业的支柱,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靓丽名片。

  (《海峡农业》2021年第2期 记者 关远岚)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