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最新资讯 << 中国农村网
苏北农业大县过半土地已流转 稳定预期很重要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时下苏北的麦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与从前不同的是,田里的劳作者多数已不是原来的承包人。

  两年前,沛县张庄镇邓楼村的孟宪清把二亩半责任田流转了,现在他不用再操心田里的草、肥、水等一应农务了。前几天,镇上来了个说书的,他骑着三轮车就找去了,“说的是杨家将,我得去听听。”邓楼村的2000亩耕地有七成流转给了大户,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妇孺和儿童在村里。

  田地到了新兴的农场主手里还“风调雨顺”吗?他们有什么烦恼,又有什么心声?近日,记者走访江苏徐州、宿迁的一些农业大县发现:仅仅三四年的光景,分户承包分散经营已渐被蜂起的家庭农场取代;规模经营有好有坏,也有背运的农场主遭遇农户毁约,于进退两难中败走麦城。

  谁在种地?苏北农业大县超六成土地流转

  邓楼村流转的地,近一半是山东金乡县的高秋宾种的。2014年10月,他与邓楼村签下650亩土地为期10年的流转承包协议,其中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为400亩。“每亩地每年流转的价格是800元,再去掉其他成本,去年的亩均纯收入在300元左右。”高秋宾说,邓楼村其余的流转地是他另一个同乡在种,“总体上几年下来还是挺顺利的”。

  张庄镇杜泓达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是当地白楼村的杜康经营的,规模860亩,主要培育麦种和大豆种,“我与县农科院签有合作协议,作为他们新粮食品种的实验种植基地,我只负责耕种、管理和收获,种子由他们提供,产品由他们包销,价格比市场价高0.13元左右。”

  作为农业大县,沛县近年结合农地确权颁证试点,以县政府名义向这些规模种植户陆续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高秋宾觉得,这是政府给他们吃下的“定心丸”。

  宿迁水稻种植大户老曹就没那么如意。2013年,他签了2000亩土地共12年的流转协议,准备大干一番。“因为种水稻离不开水,建电站花了20多万元,又陆续投入10多万元用于灌溉设施的建设。”仅仅两年后,在不欠村民流转费用的情况下,村里提出要解除合同,却又拿不出钱来补偿他前期的投入。

  “那个时候水稻马上就要收了,不同意解除就不让收水稻。”地种不下去了,老曹只好认栽,那一年他几经争取,最终由镇政府出面补了他20万元电站建设费用才算了事。如今,老曹已不再承包种地了,他有几个朋友还在种,“他们和我一样,心里没有底儿,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老曹说,土地流转虽然签有协议,但协议对农民的约束力相当有限。

  关于农民毁约的问题,沛县农工办副主任张红艳表示,这样的事情在沛县还没有发生过,“我们这里都是农户盼着人来承包自己的地。即便是有解约的情形,也是经营不善或者其它原因难以为继。”张红艳介绍,当地建立了一套政府兜底儿的风险防控保障机制,一是县财政注资1亿元成立了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二是“土地银行”。在这种机制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获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如需抵押贷款,即由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将由担保公司支付给银行代偿金,同时把土地经营权存入土地银行贷出资金弥补代偿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直接补贴。

  截至今年3月,沛县已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539家,这些家庭农场共流转了全县62万亩土地,占全县94万亩总耕地面积的六成多,其中专门用于粮食生产的有936家。同样地处苏北、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宿迁市泗洪县,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目前经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的面积占比也超过六成,达120余万亩。

  顾虑何在?相对稳定的预期对经营者很重要

  “农业是最不赚钱却又最重要的产业。”沛县农业委员会高级农艺师周为民表示,当传统农户觉得农业不划算放弃种地的情况下,以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应运而生是必然的,但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在他看来,一个家庭农场300亩左右是适度规模,“超过2000亩的话,如果不是有经济作物和其他业态比如农业旅游支撑,不但不会赚钱,还有亏本的危险。”

  面积大了,利润率反而越低?这是为什么?周为民分析,种植户的经营成本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的人工费用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成本指标,占的比重又较大。“农业生产中机械化主要在收种两头,中间环节的田间管理比如施肥、除草、打药等都要依靠人力来完成,现在的农村几乎没有青壮劳动力。”周为民说,按照沛县当地每天每人60元的劳动力成本计算,原本青壮年三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现在需要六七天才能结束,如此劳动力成本几乎翻倍。

  去年,徐州市农工办曾组织专家对土地流转情况做过一次调研,调研发现:农民不放心流转土地是排在首位的问题,他们认为有些地方由于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农户流转土地后引发纠纷不断,让不少农户对流出土地经营权心有顾虑;其次,由于农业预期效益不稳定,流转双方对流转地价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土地流转急需政策和外力的进一步扶持,不少大户反映贷款难、利率高、设施农业建设受土地使用政策限制等;第三个方面是缺乏收益保障措施,农民担心流转收入拿不到,企业和大户担心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目前农业保险还仅限于生产成本保险,市场风险保障还是空白。

  在土地原承包人和现规模经营户之间,利益的天平需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才能保障土地有人种、种得好、效益高。在沛县种地的高秋宾听说,粮补政策有望调整,过去是全部发放给原承包人,将来可能分出部分比例给实际种植者。他希望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因为这对他们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是收益的增加。记者从沛县农工办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县里确实在研究将综合种粮补贴按比例分配的事。

  显而易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和新的政策利好,高秋宾这样的规模经营户安心生产的信心和动力就足;反之,老曹的朋友们还是心里没底儿,也不敢在仓储、机械等大的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而言,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对他们很重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