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丨关于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案例思考—以灵武市郝家桥镇韭菜产业发展为例
时间:2024-11-06 09:52:1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程思源 张婧雯 刘畅 字号:【

  “秋风起稻浪,农忙收割忙”,秋天正是乡村小镇最繁忙的时刻,从远处向灵武市郝家桥镇上滩村眺望,已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勤劳的农民们正弯腰低头收割,晚秋的暖阳伴着欢声笑语,也映照着百姓们的增收致富路。

  独特条件,成为韭菜产业发展关键因素

  郝家桥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南部,地处毛乌苏沙漠的边缘,其土壤多为沙土,土地富含硒,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种植韭菜,种植的韭菜品相优、口感好、独具辛香爽脆的口感,且保鲜期长不易腐烂。近年来,灵武市郝家桥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韭菜品质为关键,不断提高韭农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韭菜产业已发展成为郝家桥镇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韭菜是多年生宿根蔬菜,每年收割3-4茬,灵武郝家桥镇以3茬收获居多,其种植区域以上滩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兴旺村、大泉村、十里墩村等9个行政村。上滩、兴旺、大泉、十里墩村种植韭菜面积分别是0.96万亩、0.52万亩、0.29万亩和0.25万亩,以种植面积为1.3亩大棚为例,头茬产量约在6000斤,第二茬产量约在5000斤,第三茬产量约在4000斤,1.3亩大棚年产量约1.5万斤。经换算,1亩地大棚年产量约1.2万斤,近三年地头收购价平均约2.5元/斤,每亩地收益约3万元。韭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收割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多以妇女为主,每亩地人工成本约3000元。其他有机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成本每亩约2000元。种植韭菜每亩地纯收益约2万元。

  郝家桥镇自2008年上滩村试种100余亩温棚韭菜成功后,逐步探索发展韭菜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郝家桥韭菜种植以上滩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兴旺村、大泉村、十里墩村等7个村3000余人务工就业,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不仅如此,郝家桥镇还积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连续举办三届“尚品上滩”韭菜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5万余人,逐步将小韭菜做成特色大产业,全年总产量达3.6万吨,种植户达3000多户,总产值达1.6亿元,打出了“尚品上滩韭菜”的绿色名牌。

  技术护航,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针对韭菜种植过程中韭蛆防治、东西向栽培、农家肥高温堆沤发酵、机械收割等新技术开展培训,制定了《设施韭菜栽培技术规程》《韭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沙土栽培、温室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发酵腐熟、水肥一体化、变温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轮作倒茬等实用技术。二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郝家桥镇建立了以镇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经营主体内控员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格员管理体系,督促指导企业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韭菜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检查种植户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使用产品达标合格证开具情况等,排查违法违规使用违禁农药、超范围或超剂量使用常规农药以及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大农残检测力度。韭菜病虫害较多,韭蛆和灰霉病最为常见,目前主要依赖毒死蜱、克百威、腐霉利等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农残成为韭菜主要外源污染物。为确保韭菜质量安全,防止农残超标韭菜流入市场,郝家桥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面监督抽查辖区范围内韭菜质量安全问题,并为18家经营主体配备了质量检测设备,经营主体在满足自身检测的同时,免费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残留检测。

  突出群众主体,为韭菜产业发展激活内生动力。一是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郝家桥镇有15家龙头企业、15家合作社从事韭菜育苗售苗、农资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经营主体为周边农户提供了种苗、农资和技术支持,引领了郝家桥韭菜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郝家桥镇以经营主体为基地建立了产地收购批发点13个,将传统的田间地头批发或自行零散出售转向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中销售,韭菜主要销往陕西、甘肃、新疆、河南等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郝家桥韭菜营销网络。二是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郝家桥镇现有冷藏保鲜库5座,分别设在上滩村、大泉村、十里墩村、兴旺村、泾灵南村。其中前4座由村集体出资建设,冷库建设延长了韭菜保鲜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近年来,灵武市启动“优质韭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上滩村、大泉村等村集体从韭菜产业社会化服务、物资配送、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全区设施韭菜产业强县。三是小农户推动产业发展。种植韭菜成本低、收益高,技术易掌握,较其他作物投入种植管理精力少、产量高,种植得当3年内不倒茬,不会影响产量。种植韭菜实现了就地就近增收。10月至次年2月是设施韭菜的生产期,大棚种植韭菜实现了“冬闲”变“冬忙”,韭菜产业深受小农户青睐。小农户种植规模小,精细化耕作程度高,亩均产量和节约成本等方面优于标准化种植。目前,郝家桥韭菜产业带动农户3000余户,占韭菜产业参与主体的85%左右。

  总结经验,为全区特色产业提供借鉴

  因地制宜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郝家桥镇土壤多为沙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韭菜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其中“土”指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发展产业,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势,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关键要充分挖掘、激活本地优势资源。发展产业,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灵武市蔬菜产业联合体以龙头企业宁夏农利达农资有限公司为引领,上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灵武市沃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夏能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合作社为纽带,集种植、服务、销售为一体,推动了郝家桥韭菜产业扩规增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能够将产业发展关联性高的经营主体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提供的农资、技术、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衔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等要素高度共享,有利于产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

  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夏农利达农资有限公司自建韭菜种植基地130亩,企业以规范的种植规程、严格的投入品管理、优良的品质成功注册“尚品上滩”品牌。2021年郝家桥镇成功举办首届“尚品上滩”韭菜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3年以来,累计签约6.5亿元,郝家桥镇韭菜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扩大。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产业形成以标准、技术、品牌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产业延链壮链。目前,郝家桥镇和灵武市暂无韭菜加工企业,韭菜产品大多以鲜韭菜形式出售。韭农简单对韭菜进行分把、挑拣、对齐、捆扎、装筐后进行出售,没有科技含量,韭菜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既可以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拉动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效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要注重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郝家桥韭菜产业带动农户3000余户,占韭菜产业参与主体的85%左右。“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具有精耕细作、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生产优势,促进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链接,有利于激发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活力,有利于小农户适应和提升生产力水平,有利于农民在农村稳定就业,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长远谋划,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再上台阶

  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支持各市(县、区)以“六特”产业为主体、以地方板块产业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区域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区、市、县、镇(乡)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层级明显、职责清晰、功能有机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各地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深挖“土特产”资源,培育发展中华蜜蜂、黄花菜、小杂粮、经果林、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

  培育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内培外引”,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和延链强链的作用。紧盯国内外头部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区域兼并重组。健全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在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方式,加强政银保协同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吸引上下游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形式集聚发展,促进种养链、加工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做深做强加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县(市、区)开展特色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加快培育县域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发挥好农产品加工园区要素集聚、效率倍增作用,提高农产品加工精细化、标准化、高端化水平。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管理、保护和宣传,围绕地方板块农产品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同、同类产品辨识度高的形象品牌和包装,建设品牌集群。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助推产业发展。积极推行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探索“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构建企业与农户、村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经营主体拓宽用工渠道,扩大用工数量,积极推动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 程思源、张婧雯,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企业经济服务发展中心 刘畅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