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孩子科学梦——亳州学院学子下乡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时间:2025-07-10 14:46:5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胡静怡 字号:【

  这个暑假,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华佗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是入选团中央2025年“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成员,来自亳州学院外语系鸿英“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

学生在认真阅读“两弹一星”相关资料

  课堂上,老照片里钱学森毅然回国的身影、黑白视频中戈壁滩上的帐篷实验室,把孩子们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宣讲团的志愿者指着屏幕上的算盘和泛黄手稿,讲述邓稼先带领团队用最简陋的工具计算核数据,孩子们盯着画面里冻得皲裂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当蘑菇云在视频中腾空而起,教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几个孩子甚至跳起来鼓掌。

      “是什么支撑科学家们在荒漠里坚持?”志愿者刚抛出这个问题,三十多只小手齐刷刷举起。“为了让国家不再挨打!”其中一个小孩涨红着脸喊出这句话,攥紧的拳头在空中晃了晃。

        这堂课后,不少孩子在作文本上画满火箭和卫星,边角处歪歪扭扭写着:“我也要当能让中国发光的人”。这些跨越时空的奋斗故事,像星星火种,悄然在乡村教室里燃起强国梦想。

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

  为让“两弹一星”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沉浸式课堂,他们把“两弹一星”精神与英语情景剧相结合,搬到了舞台上。孩子们化身“科学先驱”,用略有生涩的英语,重现钱学森突破重重封锁踏上归途的坚定,演绎邓稼先在漫天黄沙中执着钻研的身影。稚嫩的语音里,饱含着对先辈的崇敬与向往;略显笨拙的动作中,流淌着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宣讲团负责人黄志豪说,当孩子们用外国语言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文化自信的种子就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长,这是跨越语言与时代的精神传承,更是中国力量的生动诠释。

课堂上的趣味演示

  “两弹一星”精神像根红丝线,贯穿了“七彩假期”课堂的点点滴滴。在蓝色科普课上,志愿者用实验器材演示了火箭升空的基本原理,当火箭模型升空的那一刻,孩子们发出“哇”的一声赞叹。橙色手工课上,孩子们用粗糙的线条勾勒出卫星的模样,略显笨拙的笔触满是对浩瀚宇宙的向往。有个孩子特意给卫星添上羽毛状的翅膀,说“这样飞得更快”;在紫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团队协作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体会了科学家们“集智攻关”的力量。华佗小学校长陈信说道:“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知识,更用真心和智慧,把科学家精神的种子,种在了我们农村娃的心坎上,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志愿者开展红色“两弹一星”课堂

  为期一周的宣讲活动结束了,每个志愿者都收到了一摞书信。有个小孩在信里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火箭,写着“等我造真火箭那天,第一个带你们去太空”。返程回去的路上,志愿者翻着孩子们塞给他们小礼物,突然读懂了“精神传承”的分量。他们知道,这不是终点——在更多个等待点亮的课堂里,“两弹一星”的火种,正等着与万千双渴望的眼睛重逢。

志愿者们在田野上拍的集体合照

宣讲团负责人黄志豪与华佗小学校长陈信进行交谈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