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区农业歉收,出现粮食危机。在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会议,决定建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属联合国专门机构。1977年11月,《关于建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协议》正式生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简称农发基金,英文缩写是IFAD,具有联合国从事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双重身份。它从1978年1月1日起开始业务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并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问题三大机构之一。
△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向总裁递交全权证书
在国际组织中,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发展中成员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项目提供优惠资金和技术援助,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营养水平,逐步消除贫困和饥饿。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理事会和执董会是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主要决策领导机构。
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代表组成,通常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国共176个:A组国家27个(发达国家);B组国家12个(基本属于石油输出国);C组国家137个(发展中国家),其中C组又按照地域划分为C1、C2和C3三个亚组。
执董会设18个执董席位和18个副执董席位,每届任期3年。A组执董和副执董席位各8个,B组各4个,C组各6个。中国自1996年起一直担任C2组执董(2005年任副执董),2018年2月成功连任2018-2020年执董。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有正式职员(包括长期和短期雇员)近700人。其中,100余位员工被派出到国别办公室和次区域办事处工作。此外,还有顾问、翻译、会务人员等非正式员工600人左右。中国籍职员8人,其中6人在总部。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粮农组织和粮食计划署有共同之处,比如与粮农机构的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政策设计和重点投资领域方面存在非农化倾向,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等。除此之外,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也有自身的特殊困难。比如债务可持续性框架带来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
自2007年批准对债务脆弱国家开展债务可持续性框架赠款以来,由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机制对各成员国没有法律强制性,因此以往已经支出的债务可持续性框架资金得不到补偿只能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股本进行弥补。截至2021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已经承诺的债务可持续性框架赠款达25亿美元,直接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资本、财务可持续性和未来实施新的贷赠款计划规模造成侵蚀。
△在粮代处会见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新任总裁
我国1980年1月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作为首批向中国提供贷款援助的国际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与我国始终保持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迄今已有40多年的合作历史。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我国扶贫减贫、农村发展、知识分享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1980-2001年间,我国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获得的贷款超过30笔,累计贷款协议金额超10亿美元,在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印度为最大受援国)。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规划每3年制定一次。2019-2021年我国贷款规模为1.35亿美元,在湖南和云南实施两个乡村振兴项目。
同时,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累计核心捐资承诺最大捐款国,已累计捐资约2.5亿美元。
2018年2月,中方宣布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捐资1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设立中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基于中国在农业发展和减贫方面的成功经验,专门支持农村减贫和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的经验和技术交流、知识分享、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投资促进等工作。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成为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与中国的重点领域。
△在长沙出席南南合作部长级论坛期间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主要负责人合影
回顾我曾经联系、参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工作的经历,很多场景仍历历在目,很多人和事依然犹如昨日。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立足自身、以我为主,成功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不仅牢牢端稳了14亿人的饭碗,还彻底摆脱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并且扎扎实实地开启了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成绩世所罕见,让在粮农三机构的外国同行刮目相看、赞叹不已。在此期间,我很光荣、也很荣幸与农业农村部的同志们,共同积极地参与了全球农业治理工作,深入地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工作,为加快推动全球农业现代化和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一些努力和贡献。这些宝贵的事业经历和美好的工作回忆,永远留在我心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