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关于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4-06-14 10:28:1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盾 字号:【

  纵观我国四十多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对于全球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成果,只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就可以学习和借鉴,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农业合作交流工作,使全球人类社会农业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推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经过长期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实践和研究,我有这么一些思考。

  关于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思考

  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意义重大

  我国开展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作用或意义。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我国农业领域的对外交往,一般以科学技术交流合作为先导,逐步向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扩展。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我国从1994年8月开始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 计划”。如今许多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都是当年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引进的,如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胚胎移植、组培技术、网箱养鱼等技术。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4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每年应用面积达2亿亩以上。这项技术推广普及范围广,社会效益好,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新技术推广史上堪称范例。

  缓解我国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农民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为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积极争取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项目。这些贷款和援助资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国内建设资金,成为当时农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来源,对弥补国内农业建设资金不足,推动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重要贡献。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大量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资金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种植业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有力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畜牧业方面,通过实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的奶类发展无偿援助项目,引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优良荷斯坦奶牛,推动我国奶业产业化发展;在渔业方面,网箱养鱼技术的推广,不仅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因该项技术具有机动灵活、制作简便、操作方便、投资小、效益高等优点,大大增加渔民收入。

  推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国际贸易随着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和全面发展。1978年至2007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从61亿美元增长到781亿美元,增长12倍多,其中出口额增长5倍。2007年农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农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高、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且平衡市场供求关系,保持市场繁荣稳定。

  增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了解,建立起深厚友谊,推动互助合作的深入开展,增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附加条件地支援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优势农业技术和优势资源推广到各相关国家,为推动农业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截至2007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2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俄罗斯、欧盟、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主要包括远洋渔业、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等。

  为世界农业发展作出有力贡献。在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我们在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支持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援助支持他国,将自己的优势农业技术和资源推广到其他国家,为推动全球农业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粮代处会见阿根廷粮农大使

  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和学习引进的原则。但是,学习和引进必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进步、要富裕强大,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但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找出适合我国的发展之路。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以农村改革为先导,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从而取得了全面成功。如我国的土地制度、小城镇建设都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我国农村的特点设计并科学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也有教训,如引进的一些外来技术装备不符合国情,结果事与愿违。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引进国外先进的全封闭鸡舍,但在炎热酷暑的夏季要给鸡舍室内降温时,由于空调太贵,只能从全封闭鸡舍四壁凿洞进行通风。我国曾引进40多个型号的全自动温室,但由于成本昂贵,亏损严重,只能用于观光旅游或花卉组培工作,甚至在效益上不如农民建造的几万元成本的阳光温室。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中必须抛弃西方难以超越的观念。

  如果认为西方难以超越,并按照这样的观念做事情,改革开放只能是照抄照搬,只能永远跟在西方后面,超越成为不可能。

  有个别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在上世纪80年代,个别科研单位、高校负责人在研究科研工作时,就表现出“这些科研的项目,国外都做不了,我们肯定不行”的不自信心态。有少数人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国外的认同,就喜形于色,似乎这样就更重要更了不起。其实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被西方骂杀,也不能被西方捧杀。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西方世界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为我们要全盘西化,所以,赞扬声一片。但当我们按照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在世界之林有了一席地位,并不断提升国力,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与西方公平竞争时,他们却感到了压力,从赞扬声变成了一片骂声,甚至围剿、矮化、抹黑和妖魔化中国。

  西方社会舆论对我国发展评价的前后口径是:贫困落后论(封锁打压我国)——回归论(要求我国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威胁论(制造反华舆论,营造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责任论(不切实际地要求我国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其目的在于拖累我国)。不论哪种态度和说辞,其实质都是企图遏制打压我国的发展,维持西方霸权。

  看清美国抛出“碳关税”议案的真实目的。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而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程度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环境问题的范畴,成为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外交问题。

  美国政府从来都不愿意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但是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出了要求征收“碳关税”的条款。这种巨大变化背后的真正目的仍然在于争夺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霸权和战略主导权。对美国来说,“碳关税”可谓一箭多雕。一是创造全球新能源的巨大市场,迅速摆脱危机。二是将经济发展权商品化、金融化。美国试图以新能源产业革命,主导全球所有产业的最上游。三是建立资金回流美国的新通道。美国想逼迫新兴经济体国家跟随其低碳经济的模式,从“卖国债”转向“卖技术”,打通一条资金回流美国的新通道,以实体产业的技术革命反哺金融业。四是最重要的长期影响是,美元可能找到了新的更稳定的落脚点——从石油转向碳排放。谁也不能排除美元事实上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可能性。一旦如此,技术和资本两个轮子将互相驱动,美国至少会迎来不亚于互联网经济时期的暴发式增长。这可能是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因此,对美国的“碳关税”理念和策略,我们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惕,要有应对研究和应对工作方案。我们不认同美国提出的“碳关税”,但却可以认同“低碳化”。因为“低碳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应提出切实维护我国利益的要求和主张,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国际规则的制定,特别是制定出具有共同原则但又有区别的义务和责任机制,力争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权。

  我们不可能按西方实现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去搞中国的现代化。

  “羊吃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为获取利润,赶走农民,大量圈地养羊生产羊毛作为纺织工业原料,从而使大批农民失去生计,出现“羊吃人”的社会现象。当时,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工业产业,采取了高关税和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不能走这条路。土地的承包使用权归农民的政策要保持长久不变。我们更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血汗工资制”。美国泰勒研究和制定的“血汗工资制”使人异化,使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全面的发展。我们应明确用工福利制度和维权仲裁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贫民窟”。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贫民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土地所有制政策。农民失去生计,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不得不到城市谋生计。而城市又没有成为足够强大的生产力中心,在城市里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农民群体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在脏、乱、差的地方栖身,日子长了人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就逐步形成了贫民窟。居住在贫民窟的大量农民靠打短工、非法生产甚至抢劫为生,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战争”。历史上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是西方国家发动的,其目的就是在政治上为统治阶级找出路,寻求地区或世界霸权;在经济上争夺石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从而摆脱经济困境。我们绝对不可能用这样的办法实现现代化。我国要走的是一条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我们要与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和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在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中应注意两种倾向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不能被欧美日等国家所谓的“无偿”援助所控制。“求鱼不如求渔”,欧美日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援助首先是无偿粮援。其次是资金援助。最后才是专家、设备的援助。中国力尽所能地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我国的援助无任何附加政治条件。我国在农业援助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是进行农业技术、优良品种、设备专家的援助,以提高受援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第二是资金援助,鼓励受援国去购买农业技术成果和先进实用的农业装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把资金用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上;第三是粮食和食品的援助,以解决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人道主义危机所造成的灾难。

  发展中国家重要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不能被西方国家控制。西方国家经常采取以下方式,试图控制发展中国家重要农业产业的发展主导权:一是以科技创新的名义,出钱用发展中国家的生物资源搞所谓的联合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二是以贸易自由化的名义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市场,推广使用以西方主导培育出来的农业品种;三是以知识产权的名义,赚取大量费用和资金;四是以投资入股、合资、独资的方式,逐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种业、加工业、农产品物流销售业,掌控进出口采购权和定价权,最终掌控发展中国家重要农业产业的发展主导权;五是以低廉的价格,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其获得大量补贴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打压发展中国家重要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再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价格而垄断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达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维护西方国家霸权的目的。

  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封闭、落后贫困的国家和民族。中国人民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拼搏动力,中华民族是智慧而勤劳的伟大民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拼搏。

  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科技成果,善待他人、和睦相处、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民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中国始终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拼搏努力,使我们的祖国从具有较少的竞争优势到具有比较优势,并争取具备全面优势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进步创新。中国永远不搞掠夺,永远不会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强国战略,坚持加强科学管理政策和法规制度的建设,形成强大的国家民族的创新实力,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财富创造积聚能力;更要培养锻炼形成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国民群体,有成千上万的靠得住、有本事的人才队伍,无论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还是面对前进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克服困难,与各国爱好和平发展的人们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