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丨伟大奇迹——镌刻人类减贫史的宏伟画卷
时间:2021-03-09 16:11:44 来源: 作者: 字号:【

  编者按:

  一跃千年,梦圆小康。

  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8年来,从产业扶持到巨资投入、从建档立卡到驻村帮扶、从东西协作到产销对接……一个个务实有效的精准脱贫举措落地开花结果;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记录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帮扶勇气和决心;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数字标示了减贫巨大成就的中国奇迹。

  8年来,我们取得了彪炳人类减贫史册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可供全世界借鉴的中国减贫方案,凝聚成可撼山岳的脱贫攻坚伟大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为铭记这场伟大的攻坚战,中国农村杂志社推出“一跃千年,梦圆小康”系列社评。今天推送第一篇:

  伟大奇迹

  ——镌刻人类减贫史的宏伟画卷

  本社评论员

  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摆脱贫困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的共同理想。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一)

  这一伟大奇迹,在于我们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的千年难题。

  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郑重宣告:“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美好愿景成为现实,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中华民族的“千年难题”历史性地划上圆满的句号。

  解决千年难题中展示中国减贫速度之快。“有一种奇迹叫做中国奇迹,有一种速度叫做中国速度”。随着减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至2012年年底,中国贫困发生率为10.2%,剩下的近亿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致贫原因复杂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需要啃硬骨头。党的十八大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的短短8年时间,就攻克了这些“贫困堡垒”,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取得了年均减贫人口超过1200万的骄人战绩,相当于每个月都有约100万人、每3秒就有1个人脱离绝对贫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比全国农民收入水平高20个百分点。这个速度,堪称奇迹。

  解决千年难题中体现脱贫攻坚规模之巨。我国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贫困面积之大、贫困人口之多、贫困程度之深都世所罕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了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仅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达960万之众,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同时,8年来,我们共派出20多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长年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7万亿元,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超过1.5万亿元。规模如此巨大的脱贫攻坚战,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解决千年难题中展现脱贫成效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聚焦突出问题,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精准施策,务求“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现在我们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了保障,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增强技能、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从“等靠要”到比学赶超,全面小康有了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广大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

  这一伟大奇迹,在于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减贫制度体系。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减贫实践之所以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和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如期实现脱贫,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建立起包括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八大体系”,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这套制度体系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我们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出台财政、金融、交通、教育、健康、科技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机关定点扶贫,通过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以及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实现了各级各部门目标明确、步调一致、有机统一,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合力。

  这套制度体系提供了脱贫攻坚的方法路径。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尊重治贫规律,通过建立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拓宽了扶贫投入渠道,实现了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资金跟着人走,解决好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养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这套制度体系保障了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责任任务落地落实,我们出台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组织省际间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记者暗访等,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包括贪污腐败、作风漂浮、职责缺位等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解决了脱贫攻坚的实效性问题,实现了体系运转协调、政策执行顺畅,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成色。

  正是依靠这样一套有机统一的减贫制度体系,发挥了制度威力,在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许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贫困人口脱了贫,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信心和底气。中国减贫的伟大成就证明,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既是对我国消除贫困工作重要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具体体现。

  (三)

  这一伟大奇迹,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36年前,时任福鼎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科长的王绍据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反映福建省福鼎县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竟引起全国轰动。

  从那时起,脱贫致富成了赤溪村最重要的任务。接下来的时间里,从给树苗给羊羔的“输血”扶贫到整体搬迁的“换血”拔穷根,再到发展茶产业的“造血”扶贫,36年后的今天,赤溪村从一个全国知名的贫困村蜕变成了走在乡村振兴前列的小康村。

  赤溪村脱贫的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拓展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每发展前进一步,扶贫标准就提高一次,扶贫工作就推进一步。特别是在8年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坚持从国情出发、不断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经验,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单纯福利制度,区别于外部投资拉动,区别于非政府组织主导的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于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发展带动减贫,以减贫支撑发展,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于坚持政府主导,立足社会发展基本国情,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分阶段、有计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有力指导和促进了大规模减贫。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于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加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建设投资力度,对贫困人口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于坚持精准方略,注重抓好“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好“四个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提高扶贫成效。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多主体、多渠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体系。

  这条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减贫之路。

  “贫困治理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动员凝聚全社会力量”“一定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正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的道路上,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积累的许多经验和智慧,更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写下了“四个自信”的时代注脚和鲜活诠释。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