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成都崇州市江源街道枢纽位置的唐兴社区,由三个原生村社合并而成。在实施合村并居的过程中,传统村落界限要重构、多元文化要融合、治理模式要统一,老百姓不可能一下子都能满意,协调多元诉求对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唐兴小区是唐兴社区的一处搬迁安置点,汇集了来自街道7个村社的搬迁家庭。随着小区一二期工程的顺利落成,环境整治群众非常关心,也成为社区党委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环境整治从案例突破?就从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痛点问题上入手。比如林盘周边环境脏乱、老旧电线网线布局杂乱等。这些看似细微却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改善项目,被列为优先解决事项。
环境整治后干净整洁的社区一角
然而,看似大家都应该支持的好事,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有小区居民们希望将三片自建用地,转型为公共活动空间。因涉及产权性质差异,大家的诉求一时未能得到满足。这一插曲让部分群众对整个整治行动持保留态度。
在一次社区党委组织的筹资酬劳坝坝会上,部分居民的公开抵制,会开得有些冷清。有的沉默不语,有的提前离场,还有人直接提出质疑,认为打造公共空间的诉求未被满足的情况下,任何改造翻新都没有价值。
面对这一僵局,社区党委决定,先推进那些没有异议且能迅速见效的项目,好让大家伙能直观感受到环境改善的积极成果。首当其冲便是将小区内荒废闲置的土地改造为共享菜园。小区的整体美观与秩序短时间内就有了提升。居民们由最初的抵触慢慢转向支持,也愿意积极参与到小区环境提升工作中来。
趁热打铁,社区接着又策划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确保整治工作深入推进。
一方面,组织居民代表走出唐兴,赴已成功实施环境整治与风貌提升的先进地区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治理成果,学习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亲临现场指导,剖析成功案例。此外,还开展入户问卷调查,面对面听取民意,答疑解惑,并对那些积极参与、成效突出的家庭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榜样。
一位村民代表激动的说道,“别个那些地方整得这么巴适,看起来就像公园一样,确实环境搞好了,住起来才舒服!”
管委会成员讨论小区环境整治工作
实现长期且高效的社区治理,必须构建适应社区特点的自治体系。唐兴社区所在的江源街道街道,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着力构建四级治理体系,将林盘作为精细化治理的基本单元,实行“一林一策”精细化治理,推动村民自治实践。
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一些党员和村社能人骨干,开始组织筹建自治机构唐兴小区管委会。
管委会成员叶青松,被大家亲切地唤作“叶大爷”。 叶大爷以热心肠著称,自迁居唐兴小区以来,便将种花育绿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亲自装点着房前屋后,并这份美好分享给邻里朋友。
叶大爷不仅是一位园艺爱好者,更是小区里的和事佬。当组建管委会的倡议一提出,叶大爷的名字呼声最高。尽管家人有顾虑,害怕这份责任将他卷入不必要的纠葛,但叶大爷毅然选择加入。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叶大爷不但身体力行,还慷慨解囊,自费提供了修葺菜地栅栏所需的砂石、水泥等基础材料。叶大爷的女儿在做油漆生意,也慷慨捐赠价值约2000余元的油漆,为公共菜园的栅栏“穿上了一身新装”,美了环境、暖了人心。
整治后小区打造居民共享菜园
管委会成立后,成员们亲自参与小区规划、项目实施、纠纷调解等工作,让各项决策紧贴民意、符合实际。原来的粗放型社区治理模式,逐渐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效能明显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被激活,纷纷建言献策,并自发参与到小区环境改造中。社区内原有的矛盾与分歧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