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四促”抓培训 育农兴村保振兴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
时间:2024-01-05 12:25:0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会芳 字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兴方能乡村兴。近年来,岐山县职业农民培育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各项工作要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融入全县做大“一碗面”经济发展大局,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以农民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调查摸底、多元培训、扶持指导、氛围营造四维发力、一体推进,全力开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新局面,切实用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保障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育持证高素质农民2649人,其中中高级460人。肖倩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巾帼创业人,张小峰、蔡红科等被评为宝鸡市十佳职业农民,62人担任了村干部,480余人领办创办了新型经营主体,成立了一支联农带农助农的“乡村好主播”队伍。县培育中心先后多次被评为宝鸡市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进单位、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调查摸底,促培训思路“清”

  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新时代职业农民的现状,是理清培训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做好工作的基础环节。县培育中心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迅速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调查摸底工作放在人才培育工作的首位。

  一是开展“一宣两调”工作。研究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简章》,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发放《农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高素质农民发展现状调查》,全方位调查农民培训需求,调查职业农民现状,为后期精准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是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训方案。根据调查摸底和农民培训需求、产业分布和职业农民现状,紧扣全县乡村振兴重点村,召开分析研讨会,分类制定培训方案,对产业相同、农民培训需求相同的进行整合。以打造领军人才精英群体为目标,突出重点,优先对基层现有能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村级干部进行高阶思维培训,分层推进,逐步培训,达到一村一方案或连片一方案,使培训更加精准化、更有针对性。

  三是建立全县高素质农民信息库。在调查摸底、掌握全县持证高素质农民现状的基础上,以镇为单位编辑整理各镇村情况简介和持证学员信息花名册,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人。目前,已梳理归纳汇编成全县9个镇高素质农民花名册,“村村有”达到全覆盖,“组组有”达78%,为今后巩固培训成果、精准再培训、再提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依据。

  强化多元培训,促培训效果“实”

  坚持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和联合培训等多元培训方式不动摇,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环节。

  一是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活。依据培训方案,针对培训需求,规范教学流程,以“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形式为抓手,开设猕猴桃提质增效班、农机班、种植班、电子商务班等专业,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聘请农业科研院校部分专家教授和县内的“土专家”“田秀才”张晓文、纪勃熙、赵恩强等高素质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系统讲授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化肥使用、电商发展形势及营销等知识,课程设置合理,内容全面丰富,教学有声有色,学员兴趣浓厚,培训效果良好。结合开设专业的特点,充分开展夜学,在“云上智农”软件上精心为学员挑选公共基础课以及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课程,针对性强,精准性高。

  二是实践观摩教学效果好。组织种(养)植班、农机班学员观摩杨凌农高会、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杨凌农机市场和高素质农民开办的合作社园区等;组织电子商务班学员深入到全县农产品基地、加工企业,老师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短视频、直播技巧,通过案例式、体验式、实训式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组织2021年、2022年优秀学员赴山东、延安等外省市参观学习,学习外地市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开展红色教育,在实训中组织学员参观了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山东胶东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培养学员浓厚爱国情操。每年累计实践教学达100学时,真正使广大学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习成效显著。我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电商班培训做法被《宝鸡电视台》《宝鸡日报》《宝鸡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横向纵向培训上台阶。争取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支持,充分利用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及时组织学员进行再培训、再提升,聚焦聚力聚合聚效开展提升行动。在初级职业农民中每年筛选一批优秀学员,组织参加全市中级、省级高级职业农民培训、中央农广校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接受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培训。先后输送学员460名,经过层层考核认证管理,均顺利通过了考核,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强化扶持指导,促跟踪服务“优”

  持续跟踪服务、分类扶持指导相结合是巩固培训效果的必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对高素质农民开展“扶上马、送一程”关心关爱行动,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力促成效。

  一是开展“一帮五”结对帮扶活动。单位每名同志帮扶五个高素质农民,制定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帮扶任务,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生产一线,强化训后产业发展跟踪服务,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提供全面优质帮扶。实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扶的科技示范主体反响良好。

  二是开展专题培训。坚持每年开展冬春农民大培训,组织学员线上培训,每天发布学习内容,监督检查学员学习次数,累计培训人数4.2万人次,有效防御了极端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以村为单位免费组织专题培训,开展预约服务,根据农时节气,农民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培训什么,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农民生产技能和直播带货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指导创建教学基地。扶持指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高素质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田间学校1所、市级田间学校2所、市级实训基地9个、县级实训基地6个,为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教学基地,让培训有可看可学可听之处,让学员就近就地就能感受到优秀职农的力量,极大激发了学习热情。

  四是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建议,申请形成了高素质农民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和捆绑政策,全县项目资金统筹使用,聚力倾斜支持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全县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强化氛围营造,促农民风采“美”

  强化信息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是展示高素质农民风采树立岐山良好形象的主要抓手。根据单位职能特点,提出了“县职业农民培育中心要成为全县农业工作的“大喇叭”的宣传目标,大力开展宣传信息工作。

  一是实行单位全员办信息制度。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文字综合培训,强化信息写作能力,提高干部职工写作水平。每年都超额完成了信息任务,累计报道信息638条,其中324条信息被省市级网站采用,受到市农宣中心的通报表扬。

  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利用县政府网站、宝鸡电视台、岐山融媒体中心和微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宣传,宣介农民科学家、田间学校和教学辅助课件、牟晓峰领军人才和袁野等优秀学员典型事迹案例等,编写《黄土地上的追梦人》职业农民风采一书,推荐10名高素质农民参加镇团委兼职副书记评选,其中,杨少熊、张耀峰被团县委聘任为京当镇、故郡镇团委兼职副书记,在全县真正营造出“职农中心是农民发展的摇篮,高素质农民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轰动效应。

  三是传播“三农”好声音。发挥乡村好主播团队作用,根据农特产品季节和农业农村公益活动,组织主播队伍,用心用行用情深入到我县绿丰园专业合作社和岐正香擀面皮公司农特产品基地、园区和蒲村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助力销售农产品,展示乡村美景,展现文明乡风,传播“三农”好声音,这一做法被《宝鸡新闻网》、《三秦都市报》、《华商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我县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延安甘泉县等周边外地市高素质农民参观学习,同步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预计我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600万元,岐山县乡村全面振兴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职业农民培育中心)

责任编辑: 雷南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