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冷飕飕的感觉听上去不由得想搓搓手哈口气取暖。
寒冬腊月,酸奶会不会因为温度的原因被你抛弃呢?
今天咱们来细数寒冬喝酸奶的各种好处。
◆◆ 微生物的杰作 ◆◆
酸奶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成的产品[1],优质乳源、合适的菌种、适宜的发酵条件缺一不可。
早在公元前五千年,中东草原牧民就在偶然间制造了酸奶的近似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微生物。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互惠共生[2],菌群将乳糖发酵成乳酸,随着pH值降低,乳中的酪蛋白就会发生絮凝,形成稳定的结构,牛奶就变成了有酸酸口感、质地粘稠的酸奶。
经过菌群发酵,酸奶中的蛋白质和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产生了维生素B族,如对孕期至关重要的叶酸。
◆◆ 常温酸奶or低温酸奶 ◆◆
酸奶的相关产品琳琅满目,按贮存温度可分为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
常温酸奶一般无需冷藏,保质期6个月左右;低温酸奶则要在2~6℃冷藏下保存,保质期20天左右。
嗜热链球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45℃,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5~50℃,常温下菌群也可发生发酵[3]。如果酸奶不冷藏,菌群将持续发酵,酸奶奶香味降低[4],味道酸涩。
常温酸奶是如何做到不需冷藏就能保证口感稳定的呢?那是因为常温酸奶在添加菌群发酵后,采用巴氏杀菌等方法进行杀菌,无菌灌装并密封保存在特殊的包装材料里。所以常温酸奶中没有活菌,但是便于储存和携带。
低温酸奶则是利用贮存温度低,限制了酸奶中菌群的繁殖,因此低温酸奶保存了大量的活菌,但是保质期短、储存条件要求较高。
◆◆ 寒冬你需要一杯酸奶 ◆◆
乳糖不耐受——喝它
如果日常喝牛奶后容易腹胀、腹泻,那么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缺少了分解乳糖的酶,既然体内酶不给力,就让酸奶中的菌群在体外帮你把乳糖分解一下吧。酸奶中的乳糖普遍比牛奶含量低,所以乳糖不耐受的朋友请喝它。
补充营养素——喝它
冬季由于活动不足、空气环境密闭等原因,传染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提高免疫力是根本之策。想要提高免疫力就要把原料之一蛋白质备足,酸奶不仅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由于发酵还使蛋白质易于吸收利用。
酸奶中钙含量较高,且相较牛奶更易吸收。冬季也不要忘记晒晒太阳,酸奶中的钙和晒太阳补充的维生素D,是强壮骨骼的好帮手。
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B族维生素,产生的数量和种类跟发酵菌群有关。
食欲不佳——喝它
冬季由于基础代谢下降,食欲易受影响。酸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丙酮、乙醛、油酸、其他游离脂肪酸、挥发性二甲硫醚等构成了酸奶的呈味物质[4],酸醇的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胃、增进食欲。
获取益生菌——喝它
如果你选择的是低温酸奶,而且酸奶中添加了足量的益生菌(如鼠李糖杆菌、双歧杆菌等),那么通过摄入酸奶还可能获得很多其他益处,如改善肠道菌群平衡[5]、降低血清胆固醇[6]、抗肿瘤等。
特别注意
看到“益生菌”时要关注它的菌株号,因为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并不是所有菌株都能称为益生菌。目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共有14个菌种[7],在选购时可以作为参考。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调节酸奶发酵后的口味,大部分酸奶往往会加入一定量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或控糖人群在选择时可以选择无蔗糖添加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9302-2010 发酵乳[S].
[2]SKRIVER A, STENBY E, FOLKENBERG D M, et al. Too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starter cultures for fermented milk. Proceedings of the IDF seminar on aroma and texture of fermented milk[M]. Brussels Belgium: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2003: 55-61.
[3]黄艳娜,游春苹,刘振民.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6,39(6):25-28.
[4]宋继宏,王记成,其木格苏都等. 酸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214-218.
[5]张娟,陈坚. 益生菌功能开发及其应用性能强化[J]. 科学通报,2019,64(3):246-259.
[6]黄文丽,夏永军,艾连中,等. 益生菌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工业微生物,2018,48(4):67-74.
[7]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EB/OL]. https://zwfw.nhc.gov.cn/kzx/tzgg/sptjjxpzsp_224/202208/t20220829_2363.html,2022-08-2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