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推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
时间:2024-08-01 09:03:56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王壹 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措施和目标。这些措施和目标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也让“三农”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前行铸辉煌。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磅推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三农”领域的新举措和新目标进行全方位解读。

  聚焦一:如何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表示。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是制约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宋洪远认为,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聚焦二:如何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征,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晶指出,受限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在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依然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较大差距,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朱晶认为,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目标与机制构建应将推动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置于更为紧要的位置,并着力构建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共生发展、区域共建发展和区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聚焦三:如何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社会更好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的压舱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 要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西安财经大学校长赵敏娟认为,农业具有多功能属性,需要通过降碳、减污、 扩绿、 增长多目标协同以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实现人民福祉最大化。

  “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遵循农业系统内外的多重关联,保证多目标间的协同关系。 同时,绿色发展在实践中常常具有外部性特征,在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践中,激活基层政府、新乡贤、普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活力,形成政府主导的中国式多中心的治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治理成本和提升治理效率。”赵敏娟说。

  聚焦四:如何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民以食为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研究员高鸣认为,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取得粮食总产单产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粮食加工体系全面强化和粮食储备应急更加有力等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与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多重压力与现实挑战。

  “新发展理念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多元、更综合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通过梳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我认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应当包括:创新发展,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动能;协调发展,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机制;绿色发展,跃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阶段;开放发展,开拓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空间;共享发展,分享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成果。”高鸣说。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