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算起,大豆及大豆产业链已连续4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强化以大豆为代表的植物饮食为标志。可以说,国家层面对大豆和豆制品的战略政策支持越来越多,2019年以来,国产大豆和大豆食品消费已经进入“增量时代”。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1次提到“大豆”,贯穿白皮书所有章节
作为以“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的一个具体体现,“大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出现了11次,贯穿白皮书的“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章节。不但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反复提及,在“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中,更将发展“大豆”列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要求: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2017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 2030年)》。文件要求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编制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指导意见,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营养水平,将“三品一标”农产品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同时,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与消费引导,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产品为重点,开展营养主食的示范引导;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
2018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该文件指出了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相对较高,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保障。该文件建议青少年食物多样,争取做到餐餐有谷类、顿顿有蔬菜、天天吃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肉蛋;保证每天摄入300克奶或奶制品,常吃豆制品。
《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2019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文件指出:“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也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资源。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为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大豆生产恢复发展,提升国产大豆自给水平,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并将“要发展大豆合作社和大豆加工企业,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列为落实计划的3个发力方向之一。
《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2022年2月22日,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宣传推广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897号建议的答复》,就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表示:“将持续推进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开展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宣传推广,提升营养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支持双蛋白工程研究,创新产业发展。加强‘数字三品’建设,完善和提升豆奶等植物蛋白食品工业相关标准。”
国家推出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
2023年3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