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如今,不仅是“村BA”、村超、村晚,越来越多的村子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村歌。这些田野之歌,由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汇聚而成,唱出了新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龙年春节之际,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村歌嘹亮的小山村,看一看村民们歌声中的美好生活。
05:02
我们来到重庆东温泉镇鱼池村时,一场热闹的“年猪饭”正在举行,庆祝丰收,祝福新年。如今,在重要的日子里一起唱村歌,已经成为鱼池村人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乡村音乐人孙恒是鱼池村的“云村民”,这首村歌《云上鱼池》正是他2022年应村里邀请,协助村民用真情实感和共同的心声创作而成。春节期间,川渝多个村子将举办村歌联欢,以歌会友。鱼池村特地邀请孙恒来为村里助阵。
“村歌计划”发起人 孙恒:幸福的生活,不光是吃好、穿暖,还有人的心情,老人家是不是脸上有笑容,小孩子是不是很开心。在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当中,文化振兴可能会往往被忽视,但是它就像空气一样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通过村歌共创,也是希望能够去探索适合乡村的这种文化建设。
鱼池村村民共同写下的歌词,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折射出新时代的变化。村里专供动物园大熊猫的300亩竹林郁郁葱葱,“我在鱼池有块田”更是成为当地认养农业的品牌项目。采访时,我们正赶上鱼池村给村民分红。对他们来说,今天的日子就像歌里唱的那样,风吹竹林稻谷飘香。
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村民 姚秀兵:我们的村民唱着村歌做事,做生态大米,做得非常有劲。我们今年分了2000元,明年分得(会)更多更好。
肖青是土生土长的鱼池村人,从十年前的鱼池村党委书记到现在的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工作人员,他一直关注着村里的变化。回忆起共创村歌的过程,肖青仍然记得,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是一个词的改动。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 肖青:鱼池村有句俗语,叫山高土瘦人勤快。这句话放进歌词里就有村民说,“土瘦”那是以前,现在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叫“土肥”才对,但唱起来又不太好听,改成“土沃”呢,很多村民又听不懂,所以大家决定还是用“地肥”。山高地肥人勤快,不但接地气,而且还包含“土”和“田”双层意思。
唱村歌,聚人心。如果说发展让鱼池村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也越来越美,那么村歌就像是给小山村升级了软件系统。
村民的精神面貌、文化生活为之一变。村里的阿姨们自发成立了“妈妈村歌队”,还把村歌编成村舞,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
与此同时,鱼池村的两委班子也在共创村歌中找到了一条歌声中的群众路线,让村民的乡愁转化为乡建的动力。
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党委书记 文承军:小小的一首村歌,实际上它激发的是我们的内生动力。通过村歌(共同)创作,我们也有一些反思。以前总认为我们村民在家里老的老,少的少,他们不会做些什么,实际上他们的智慧是超过我们的。同群众心连心地交流,把他们激发起来了,他们自己就有主动性,把我们的村庄当做自己的家来建设。
村歌的广为传唱,不但激发了老村民的内生动力,还扩大了鱼池村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新村民、云村民、荣誉村民,和老村民一道,为鱼池村发展新产业,注入新活力。如今,村里土特产产值已达到400万元,带动600多人就业增收。
鱼池村期待已久的川渝村歌联欢,终于在四川雅安热闹开场。多个村庄同台竞技,各展歌喉。比的不是谁唱得更好,而是谁唱得更开心、陶醉。鱼池村的村民们脸上带笑,眼里有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仿佛都融进了他们的歌词中——山路弯弯总向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