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甘肃陇南市两当县在过去的五年奋楫笃行、聚力攻坚,经受住了一场场大战大考,攻克了一道道难题难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各项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十四五”开局交出圆满答卷。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站在2022年的年首展望,陇南市打造“三城”、建设“五地”未来可期,“十四五”发展前景光明。
走进两当县的乡村,青山层峦耸翠,一声声鸡鸣此起彼伏,唤醒了山村。
“他们喂养的‘五黑一绿鸡’,放养在青山绿水间,产的是绿壳蛋更是致富金蛋,现在供不应求。”两当县合心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赵炳乐笑容满面。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一个绿壳蛋到万千金蛋,从一个个合作社、小群体到众多群众参与、覆盖全县的大规模。
两当县立足实际,依靠生态自然资源,让劣势成优,优势更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养殖“五黑一绿”生态蛋鸡,借鸡生蛋,孵化美好生活,探索出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模式,探索出一条“集中规模养殖提质量,农户分散养殖保总量”的新路径。
走进两当县金洞乡桦林村的山林间,15座蓝顶白墙的鸡舍,蓝天白云下,与郁郁葱葱的树林融为一体。
阳光洒下,十几万羽生态放养鸡,在自然环境中饮清泉栖林间,恣意奔跑在山雾缭绕的山中,与青山绿水相融、与虫蚁花草共生。
“这些生态放养鸡住得好,吃得香,还得到了锻炼,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出了独特的两当县绿壳蛋。”既是两当县金洞乡桦林村生态放养鸡示范点负责人,又是两当县恒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巩耀武一边收着鸡蛋一边笑着说。
笑容的背后,是两当县将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抉择。
两当县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富集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异彩纷呈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壮丽的山水风光。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74%和83%以上。
近年来,两当县依托生态优势,念好“山字经”、唱好“林中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全县范围内,发展农村散养户、壮大发展养殖大户,着力推动生态放养鸡。
为发展好林下养殖,靠山吃山的巩耀武从2013年开始就一边生态养殖,一边义务植树。“现在合作社主要以生态放养鸡为主,占地1500亩,共有养殖区15个,年循环养殖生态放养鸡可达10万羽。”巩耀武说。
青山绿水为优质安全产品涵养生态净土。2017年,恒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桦林松”商标。2020年,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他的“桦林”放养鸡和鸡蛋也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去年,在巩耀武的精心管理和科学经营下,合作社的净利润达到了20余万元。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仅两当县金洞乡生态放养鸡今年养殖规模就可达30万余羽以上,参与农户达到300户以上。
“今年的第一批鸡苗已经在脱温育雏,很快就可以发放给大家喂养了。”巩耀武说。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
在两当县鱼池乡蒲家湾村,村民们房前屋后空闲地已经用护栏围了起来,“今年第一批4万只鸡苗已经安排好,发放给那些群众,这几天问的人特别多。”蒲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两当县陇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刚说。
而仅去年,合作社通过“小群体 大规模”模式,生态放养绿壳蛋鸡年育雏出栏20万羽、生态放养肉鸡年出栏2万羽,带动全乡420户农户发展生态放养鸡产业。
正因如此,两当县按照“质量第一、品种统一”的原则,让合作社规模养殖,带动群众分散养殖。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市场销售,以大、中、小户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扶大与带小相结合,将集中饲养变为分散饲养,推动生态放养鸡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现在不仅贴补家用,只要养殖100只左右,一年保底收入过万。”巩耀武说:按100只鸡计算,平均每只鸡一年产蛋150枚,每枚鸡蛋市场价1.2至1.5元,蛋销额可达20000多元。鸡被淘汰时,一只还能以35到40元的价格出售。
“之前搞养殖首先要垫付鸡苗钱,养殖的风险比较高。现在,合作社前期给我们免费提供雏鸡苗,后期只需交还15个鸡蛋就能抵作鸡苗钱。这真的是一个投资少、利润高的养殖项目。”两当县金洞乡桦林村村民马根会笑着说。
在两当县,生态放养鸡已经帮助群众实现了“户养百只鸡,年产万枚蛋,收入过万元”的目标。
在两当县,一枚绿壳蛋是一只浓缩的“小乌鸡”,包含了好山好水好味道,更蕴涵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图景。
最近一段时间, 赵炳乐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升级再建新厂房、安装设备、准备孵化鸡苗、包装销售……
“今年我们增加鸡苗孵化,可以供应25万只鸡苗,弥补了之前只能引进鸡苗的缺憾,延伸集“孵化育雏-饲养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赵炳乐既是两当县合心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同时也是西坡镇西坡村文书。曾经他在外打工,2013年返乡开始创业,发展绿壳蛋鸡生态养殖。
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一个小鸡舍到现在集孵化、育雏、养殖、加工、包装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赵炳乐说:“投资460万元的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五月中旬就能投入生产使用,能带动周边1000余户群众持续增收。”
不仅如此,赵炳乐应用智慧养殖平台,并通过网店、微信、直播、电商平台、线下等多种方式销售鸡蛋和淘汰鸡,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订单。“去年我们线上销售了180多万元,线下80多万元,鸡蛋发往北京、上海、湖北、云南等地。好多都是回头客,一天出栏4000—5000枚鸡蛋,也供不应求。”
2021年合作社为324户农户免费发放6万羽,户均增收5400元。
“今年我们的重点在做绿壳鸡蛋和五黑鸡绿色品牌认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五黑鸡的加工销售上,不断延长产业链。”对于将来,赵炳乐和大家一样充满信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相信这只来自青山绿水间的两当生态放养鸡一定会在漫山遍野散落更多的“金”蛋孵化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