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壶关晋庄这样办

——山西壶关晋庄镇“五+”推进基层治理

时间:2022-05-27 04:02: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壶关县委组织部  崔前军  陈 湛  王阳光 字号:【

  晋庄镇是壶关县的一个大镇,区域面积101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户籍人口2.8万人,常住人口1万余人,是壶关县人口较多、社情较复杂、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的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县各帮扶部门支持下,晋庄镇紧扣县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部署,围绕打造“香菇小镇”,率先推行“全方位五个+”的治理模式,坚持“以党建促治理、以治理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支部+协会”。突出“党建引领”,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把26个村党支部置于基层治理“牵头位置”,让其发挥“龙头”作用。相关村联合成立了香菇、小米、旅游等“产业协会”。镇党委、政府组织26个村开展了“三比九看”活动,即村与村比,看发展思路优劣、看集体经济强弱、看执行力虚实;党员与党员比,看先锋岗多少、看安置劳动力多少、看群众认可高低;群众与群众比,看香菇大棚收益高低、看人居环境好差、看村风文明与否。26个村互比互看找差距,学好的,干实的,扬长的,补短的,争优的。全镇200多名优秀党员、经济能人、有志创业青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经济能人+农户”方式,发展香菇大棚220多个、旱地蔬菜4000多亩。种植小米3000多亩、大豆玉米复合套种3000多亩。晋庄镇以其独特地理优势、气候特征和轻简化耕作模式,成功使晋庄谷子连年稳产、高产,成为全省“北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乡镇”。

  二、“党员+农户”。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有平台、有效果。

  就近联户,各村党支部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坚持就近就地包联,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联系5--10户农户,重点联系发展困难户、边缘户、低保户、五保户。分类联户,按照党员的能力特点,懂技术的联系专业户、懂法律的联系上访户、有产业的联系边缘户、有爱心的联系困难户。“双向选择”,党员选群众、群众选党员,双方按照意愿选择,报党支部备案。打破了区域规划,增强了先进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强化“联户效果”。建立“联户库”,村党支部把联户党员姓名、联系方式、联户范围、服务事项等,建成“库”,谁联系谁,一查便知。建立“微信群”。每个党员把自己联系的农户吸纳入群,有什么事,在“群”里反映。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汇报支部,由支部集中办理。畅通“反映道”。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起着监管作用,有事没事常入户转转、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活帮着干干,每月至少一次到群众家中走访座谈。

  三、“产业+基地”。围绕“香菇小镇”建设目标,镇党委、政府倡导“一村一品”或者“跨村发展”。根据各村的地形特点、传统产业、群众技能、自然条件、创新需求等状况,先后培育了独具晋庄特色“小米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旱地蔬菜基地”“鲜食玉米基地”“雪平辣椒基地”“乡村旅游采摘观光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基地”7个产业发展基地。为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对晋庄小米、晋庄香菇等农产品进行了国家级的化验、认证工作,申报了晋庄谷子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识,创建了“晋庄小米、北庄香菇、鲜食玉米、雪平辣椒”4个“绿色A级食品”品牌。

  “晋庄小米”具有丰富的硒元素、锌元素,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结果一公布,不但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而且引起了相关方的关注。北京、太原等地的一些单位和超市,纷纷增大定购量。预测年产量可由目前的60多万公斤增长到100万公斤。“北庄香菇、鲜食玉米、雪平辣椒”等“绿色A级食品”也是如此,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四、“典型+引导”。在“六乱”整治、人居环境改善中,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清理垃圾210多吨,建设休闲活动场所37个、休闲步道60多公里,民房立面改造2400多平米,墙体植入人文景观图案80多处、设置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室37个,打造了一幅田园花木繁盛,环境优美、民风良好的“绿色晋庄、晋美庄园”。

  最为典型的是北庄村,这个村地理位置偏远,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突出。62名党员带头把自家的坟头平掉,引导群众平坟,整个村庄没有一个坟头,连续40多年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山西日报》《支部建设》《长治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进行报道。

  五、“激励+约束”。镇党委、政府推动26个村每年组织开展“孝老敬亲”活动,评选优秀党员、励志榜样、好婆媳、孝敬老人典范,坚持以典型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通过支部牵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各村都制定出了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形成了共同遵守的良好风尚。

  推行了乡风文明积分制度,以积分兑换商品,以积分推动乡村治理,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次,营造了“有时间做公益、有积分换礼品”的良好风气。

  基层治理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性工作,通过全方位有效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疫情防控,全镇群众养成了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没有一人感染;护林防火,没有一名群众带火种进山、用火烧秸秆,没有发生一起火情;全镇涌现出了一批治理典型,北庄村保持了“省级文明村”的荣誉称号;晋庄村老支书张卫明连续多年被县委树立为全县6名“优秀农村带头人”之一,每月为他发放“特殊津贴”2000元,终身领取;十里村建成了建国七十年“农村账务展览室”;宗教村秦家庄村党支部稳当处理好了党员对党忠诚与群众信教的关系,村情稳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