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七村、安阜、新合等多个坦洲镇的村庄,宽敞洁净的乡村沥青道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点缀在农家小院四周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这些各具特色的“四小园”,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坦洲镇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规划和建设,鼓励引导村(居)或村民对现有“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美丽“四小园”成为乡村新风貌
从国道105线坦洲界涌段进入七村社区,一幅展现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在村内徐徐铺开。原来破旧不堪的泥砖房、被村民堆满各种杂物的空地、杂草堆,如今变成了美丽怡人的“四小园”,成为村庄新风貌的别致装点。
“村里一些破旧的泥砖房拆了之后,变成的小菜园,还建起了篱笆,更加整齐有序。村道两旁种上了勒杜鹃、小雏菊等,姹紫嫣红在绿意盎然之下,整个村子让人赏心悦目。”七村社区居民陈爷爷说。
七村社区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开展“四小园”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房前屋后环境的美化绿化意识,使其自觉投身到农村“四小园”建设中。在“四小园”建设中,七村社区不搞“一刀切”、不摆“花架子”,而是根据村民意愿和种植特长以及村庄布局,努力把乡村建设得绿意盎然、花果飘香。
近年来,坦洲镇大力推进“美丽坦洲”建设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庭院内外到房前屋后,从背街小巷到村居道路,地毯式、网格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坦洲镇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引导鼓励村民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出的空地,拆旧复绿、见缝插绿,让“四小园”像花蝴蝶一样飞舞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农村“四小园”兼顾了生产性和观赏性,成为永湖绿化美化村庄环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抓手,打造出一批特色亮点村。
距离七村社区15公里外的新合村,新合村村民梁女士正在打理自家院子的花花草草,小院里一株株勒杜鹃怒放,篱笆周围绿树掩映。这个院子是村里人居环境的典范,路过这里的人总忍不住多看几眼,欣赏美丽的农家庭院。
“家里人非常喜欢花草,除了勒杜鹃,还种植了其他绿植。环境搞好了,自己住得也更舒心。”梁女士说,门口一棵大树上挂满的彩灯是镇里妇联送来的美化家园的材料,还送了花肥、小耙子等工具,一番整理后更加漂亮了。
坦洲镇已经开展“新时代好家风”、“农贸市场星级评比”、“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全镇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坦洲镇将继续狠抓农村乱搭乱建行为整治,同时实施农村风貌管控工程,建设农村“四好农村路”,整治辖区水体以达到“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目标。
13个村(社区)100%完成美丽宜居村创建
坦洲镇被誉为“中山粮仓”,素有“金斗湾”美誉,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近年来,坦洲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生活空间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清理,清理垃圾堆、疏通臭水沟、拆除残垣断壁等,小广场、小公园、小舞台越来越多,农村路越来越好走,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2022年,坦洲镇荣获中山市乡村振兴大擂台决赛第二名,中山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四名。
特别是,一些村(社区)通过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农地统租统管、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提高了当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水平。2021年,坦洲镇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5.6亿元,同比增长17.9%,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8元,同比增长7.98%。
坦洲镇创新开展农村“四小园”擂台赛,农耕文化公园、咸水歌文化公园等146个“四小园”遍布全镇13个村(社区),100公里道路完成“白改黑”改造提质,所有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3个村(社区)100%完成美丽宜居村创建。
今年坦洲镇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健全村庄保洁机制和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确保实现村庄保洁覆盖面、农村积存垃圾清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个100%。同时,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长效运营机制。
对于农村“四小园”建设,坦洲镇将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规划和建设。鼓励引导村小组或村民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鼓励引导村小组或村民对现有“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美化亮化村庄环境。
另外,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及乡村风貌提升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坦洲镇将在13个村(社区)开展风貌提升,融合坦洲文化元素,统筹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沿线连片推进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以点带面推动农村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