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汉服文化距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23-06-13 00:42:4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兆嘉 字号:【

  洛阳旅游业火热发展,如一阵狂风,席卷出了沉浸式体验的“汉服热”。和朋友一起来到洛阳,体验汉服文化的热潮,赶一赶文化旅游的热闹。

  清晨的阳光不是很刺眼,来到拱形的丽景门,城楼矗立眼前,城楼的两个角为弧形伸展至两边,似乎在欢迎着每一个到达丽景门的游客。据《老城区志》载:“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丽景门建立于金代,护城河的水缓缓流动,守护着这座历史之城。步入丽景门,巷子里热闹的场景尽在眼前。

  彩色的牡丹酥、喷香的铁板豆腐、拉丝的芝士玉米应有尽有,伴随着“刺啦——”的声音,烤鱿鱼出炉啦!在这烟火升腾中,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晃晃悠悠地走在着小巷里。巷子两旁,五彩斑斓的是各式各样的汉服,有的薄如轻纱,有的加上了厚厚的棉层,唐装、明制汉服数不胜数,甚至连少数民族的服装也一应俱全。随机挑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汉服店,一件件挑选着。里面有十几岁的小姑娘放假来玩儿,有带着小孩儿的家长,还有四五十岁的阿姨同朋友来试穿汉服,听口音是从南方来的。这一片的汉服店一般都是免费设计发型的,为顾客打造合适的古装造型。

  经过几次试穿和店员的推荐,我和朋友选到了比较满意的服装。做发型的店员正赶忙为前面来的几位客人做妆造。闲谈之余,我们了解到操着南方口音的店员在云南丽江做了八年的民族服装妆造设计,最近洛阳旅游业火起来了,专门从云南到洛阳来创业。术业有专攻,汉服妆造行业也不是说做就能做起来的。“那边轮胎店、牛肉汤店连夜改成汉服店,但还是得专业的人能做起来”,这位店员讲到。原来在这火热的汉服兴盛背后,有很强的行业发展逻辑呢。不一会,店员小声说着,“你的脸型比较适合这个古装发型……”嘈嘈杂杂中,汉服店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和店员短暂告别,开启了汉服游街的历程。穿过丽景门里的小巷子,一直走到洛邑古城,一路上汉服店多得看花了眼。望向店里,一双双灵活的手,上下翻飞编发做妆造。街上身着汉服的人很多,各式各样,一时间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洛邑古城里游人如织,除了摄影师,汉服着身的小姑娘、小伙子甚至还有老奶奶,悠闲地在这古城里逛着。选择了一些拍照场景,我们也进入了边拍边游的状态。遇上一位正在约拍的摄影师,热情地给我们也拍了两张照,直呼“好看!”洛邑古城里有不少场景是仿古而建的,翠绿的竹条、澄黄的灯笼、砖石结构的红墙成为游客拍照的不二之选,绿水与古式建筑交相辉映,穿过小巷、亭台,正如置身盛唐里。

  不知不觉间,夕阳悄然而至,天色逐渐暗淡。拍照的游客们放缓了步伐,静静等待着开灯的时刻。夜色从昏黄变得灰蒙,水光倒影间天空逐渐深蓝、灰蓝。

  就在昏暗即将带来之时,灯亮了!一座座城楼顿时明亮起来,古城里彤红的、明黄的灯笼也开始夺目。又是一波高峰期,桥上挤满了人,带着补光灯、打光板的摄影师一个挨着一个给游客拍照,补光灯甚至点亮了整个桥面……夜晚的拍摄效果也是不错的,一个个笑脸在镜头面前,点亮了整个古城的温馨氛围。

  在夜晚的古城里走一走,吹一吹晚风,真真是沉浸式体验古城文化与汉服热,洛阳汉服文化距离我们有多远呢,不如就来洛邑古城用脚步测量一下,感受一下洛阳的汉服文化氛围。

  (王兆嘉,女,河南省嵩县人,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公众号《人民作家》栏目编辑。)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