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满目新 沃野平畴欢歌起
——太和县农业农村工作回顾与展望
2023年,太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聚焦工作重点、难点,强化举措,锐意创新,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12月太和县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局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被定为全省优秀等次;太和县安徽有机良庄陈金良获2023年全国“十佳农民”,这是全省唯一一个荣获双“十佳”的县。
回顾2023年,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粮食生产“连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22年6月27日,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为落实好总书记回信,近年来,太和县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8.6万亩,同比增长0.75%,粮食总产102.58万吨,同比增加1.8%。2023年7月太和县农业农村局被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民生保障“连稳”。太和县全力守护百姓“肉案子”“菜篮子”。全县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297家,能繁母猪存栏4.9765万头,生猪累计出栏81.58万头,生猪出栏数和规模养殖场数均居全市前列,连续4年被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评为“畜牧兽医监测先进县”;全县肉牛年饲养量稳定在4-5万头;蔬菜播种面积19.5万亩,产量39万吨;食用菌产量0.73万吨。
——种业振兴“提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太和县坚持“育繁推”一体化推进。在“育”上,已培育“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201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和“恒进麦8号”小麦(2017年通过国家级审定)、“恒进麦9号”小麦(2022年通过国家级审定)等本土优质良种,在育小麦品系43个、甘薯品系1个,参加全国试验的高粱有1个品系和2个组合;在“繁”上,全县参与良种繁育规模企业8家、生产经营主体380多家,建立良种生产基地8万多亩,年供种量3.2万吨以上;在“推”上,全县小麦、玉米、大豆、甘薯、高粱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在98%以上。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35万亩,占小麦秋种面积的92.5%,其中订单面积100万亩,建设500亩以上连片基地40万亩,全部实现订单种植,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农机装备“升级”。全县拥有58.8千瓦以上大型拖拉机4181台、联合收割机5165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1.1727万台、植保机械8993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超过98%。建成粮食烘干中心2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6个。开展“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
——农田建设“提标”。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70.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91.05%。围绕田、土、水、路、林、电等农田要素,改善农田灌排面积89.78万亩,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覆盖率90%以上,补齐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
——人居环境“增颜”。全覆盖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以上。高质量完成农村户厕改造0.6万户,累计达11.6万户。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14个,推进2023年中心村20个,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107个。2022年被省委农办授予“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2023年旧县镇张槐村、双浮镇刘老桥村获批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
——市场主体“做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14家(含省级基地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含省级龙头企业19家),位居全市第一。2023年安徽一帆香料有限公司成功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实现了太和县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农业品牌“更响”。太和县是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桔梗、薄荷两大道地中药材,列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太和薄荷素有“世界薄荷看中国、中国薄荷看太和”之说;太和被誉为“中国桔梗之乡”,“李兴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太和香椿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2022年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项目。
——农民收入“更高”。扎实推进农村居民“132”工程,带动6095人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全县西瓜面积5万亩、小青菜面积4万亩,吸纳本地18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48元,增速8%。
展望2024年,前景广阔,信心满满。
2024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端稳“一个饭碗”,推进“两大行动”,做好“三项工作”,实现“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端稳“一个饭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嘱托,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98.6万亩以上,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和粮食夏秋两季的种管收,稳定粮食产量100万吨以上。持之以恒抓好畜牧水产业,积极争取畜禽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国家级黄淮山羊核心育种场;稳定生猪产能,争取年出栏生猪98万头;继续实施肉牛振兴计划,积极创建肉牛肉羊大县;积极发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开展尾水处理试点,做好水产健康示范场创建工作。抓好蔬菜稳产保供,力争蔬菜播种面积达20万亩、产量55万吨以上。积极构建食用菌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食用菌产量1万吨以上。
——推进“两大行动”。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努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依托太和县粮油和中药材主导产业,建立太和县绿色农产品智慧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太和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支持政策,推动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展现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站位建好2个精品示范村、20个省级中心村。按照“五先五后”“两制”和“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的农村改厕路径、改厕理念,高质量做好6200套农村厕所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四净两规范”农家清洁行动;积极开展“五个一”乡村建设微整形,做好村庄整治“六件小事”,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做好“三项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和改造并进、建设和管护并重”,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改造提升10.5万亩。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取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4.3万千瓦、58.8千瓦以上大型拖拉机4250余台、联合收割机5316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达到1.2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98.8%以上。三是加强局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周一干部工作例会和周五集体理论学习;健全完善单位财务、人事管理等制度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全县“三农”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