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刘坡村支书吕川川——乡村振兴路上排头兵
时间:2024-01-25 10:32: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卢新松 朱晓玲 字号:【

  虽然时值寒冬,但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刘坡村让人顿感暖意倍增。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平整的柏油马路,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一处处靓丽的文化墙……呈现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是我村的综合服务社”、“这是今年新建的鞋帮加工车间”、“这是我村的乡愁馆” ……冬日暖阳下,刘坡村党支部书记吕川川向记者侃侃而谈。

  明眸炯炯有神,黝黑的脸上写满坚毅。今年39岁的吕川川,看上去既有军人的干练和威武,又有农村人的质朴和厚道。

  吕川川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故乡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情感。2018年,从军16年的他脱下戎装,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外面始终觉得缺少一种归属感,还是想着家乡,想回到村里干一番事业,为父老乡亲们办点实事!”2020年10月, 有着18年党龄的吕川川担起刘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重任。三年来,这个政治过硬、作风硬朗、带富力强的“兵支书”,转战农村“新战场”,率领全村干群谱写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强班子 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刘坡村地处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西部,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17人,支部党员88名。由于村子地处偏僻,三面没有交通要道,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村民生活并不富裕。

  班子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吕川川上任后为尽快进入角色,率先带头学政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军人本色。他注重抓好班子自身建设,高标准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担子、有目标、有责任,确保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党群合力、气顺心齐的良好局面。

  他同时注重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利用农家书屋,多样化开展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先后开设红色课堂,举办“献礼建党百年”书法展,录制微视频“向党说句心里话”等,有效调动了全体党员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他还注重培养农村新人,三年来,该村新发展党员两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他注重发挥党员联户作用。该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当时支部党员86名,联系村民380户,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大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以来,刘坡村党支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共计开展政策宣讲36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6次,为群众办实事20余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抓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上任以来,吕川川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兴旺为重点,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他首先瞄准肉牛养殖产业,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双绑”机制,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群众致富。该村成立由党支部牵头的合作社,与洛阳凌润牧业、洛阳汇润牧业两家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协议,通过干部带头、群众观摩、政策宣讲等方式,引导村民以房屋、土地、资金等资源流转或入股合作社,享受技术指导、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服务。在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刘坡村肉牛养殖基地占地达170亩,养殖大棚50余个,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70余户,肉牛存栏达到1300余头。

  目前,村里成立18家农业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吕川川担任法人代表,与9家龙头企业合作,形成“双绑”利益联结主体,联结1000余户农民,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青储玉米、小麦、大豆等,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左右。同时,该村依托种养殖基地激活产业发展活力,村民单一靠地吃饭变为“农产品销售+务工收入”的多元化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集体与“汇润牧业”合作,建成2100平方扶贫养殖大棚1个,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建设粗粮包装车间销售村内农产品,成立拓成公司进行鞋帮代加工项目,安置村内闲置劳动力就业12人,每人月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一桩桩,一件件,三年来,吕川川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理思路,谋发展,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容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平乐镇从西往东看,就属俺刘坡村最亮了!”每当夜幕降临,刘坡村一盏盏路灯点亮夜空,让村民们引以为豪。他们说,这是吕支书上任后办的第一件大好事。

  原来,2020年上任伊始,吕川川就东奔西走,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投资10余万元在6个村民组安装200多盏路灯,解决了群众夜晚出行难问题。投资8万余元,安装50吨增压蓄水罐一个,解决了1400余名村民饮用水难题。

  2021年,脱贫后的刘坡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以乡村建设为统揽,以“六乱”“六清”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先后实施铺设污水管网项目,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空心宅院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提升、“五美庭院”评选等工作,利用主街道、闲置土地等共种植桂花、石榴等树木3000余棵,修建绿化带2700余米,加宽街道470余米,新建道路420米,新建公厕一座,拆除违建130余处,拆除旱厕400余处,立面提升改造1万余平方米,完成污水管网改造7300米,380户全部改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村。

  去年以来,该村继续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实施道路“白改黑”,铺设沥青3公里,改造街道立面5000平方米,种植村庄绿化苗木2000余棵,铺设自来水改造管网8000余米,铺设道路加宽道牙1.5公里,新建游园2个,新建广场1个,新建公厕2座,新建活动室1个,提升改造广场2个,新建篮球场1个,圆满实现了整个村庄从净起来、绿起来再到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

  惠民生当好群众“勤务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为他们服好务是我的职责!” 工作中,吕川川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当干部,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以一名勤务兵的身份来要求自己。

  “村支部建的再好,群众不来有什么用?”吕川川说,为了服务好百姓生活,村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倾听民声,优化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按照“相对集中,因地制宜、便捷易用”原则,通过闲置房再利用、改扩建、新建等渠道,建设刘坡村“乡里中心”。为了提高村级治理和服务群众效能,围绕“乡里中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培训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托幼服务中心、儿童游乐场、多功能活动室、金融服务点、理发点、便民超市、快递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设施,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愿去想去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交流中心。“给老人理发,去镇上取快递,代管早放学的孩子,现在我们都是百姓的勤务兵!”

  “去年,我村还建成3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互助点,内部设有休息室、娱乐室、卫生间、厨房等,外部与村卫生室、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紧邻,儿女外出创业,老年人在那里衣食无忧!”吕川川介绍说。

  织布机、犁耙、土陶水缸、石磨……在刘坡村乡愁馆,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老物件记录了刘坡村农民耕耘桑梓的往昔和春华秋实的喜悦。“这是去年4月份改造完成的,占地约900平方米。”

  为啥要建乡愁馆?吕川川说,这原是一个闲置的教堂,现已转化为平乐镇红色教育基地,刘坡村村史文化和文明新风的宣传弘扬阵地,“乡愁馆在承载乡愁记忆的同时,也传承着清正廉洁、耕读传家、精勤荒戏等传统美德,既能留住群众的乡愁记忆,又让村民感恩如今的美好生活,为助推乡村振兴凝聚精气神、注入新活力!”

  如何补足群众精神文化食粮?吕川川还对农家书屋进行了提升改造,除了图书供应功能,还增加了每月定期为群众播放电影,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倡树文明乡风,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用新文化、新民风感染浸润民心。

  “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干事雷厉风行,对老百姓的事情热心得很,是个靠谱的好干部!”走在刘坡村,提到村支书吕川川,村民们总是这样赞不绝口。上任以来,刘坡村先后荣获洛阳市“文明村”、第三届洛阳市“书香之村”、洛阳市 “四星支部”等称号。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三年来,吕川川不忘军人本色,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奔跑于阡陌纵横的田野间,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