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寒风如刀,室内温暖如春。1月30日,记者在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智能温室大棚里看到一片片生机盎然,技术人员正在对室内的番茄进行采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寇店镇杨裴屯社区。据了解,该示范区是以“智慧农业”+“农业旅游”为主体的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约840亩,采用招商头部企业入驻为基础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服务区、农业旅游区、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区三个功能区,旨在通过智慧化农业引领,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最后实现区域内农业结构化的调整,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种植大棚内,第一感觉就是整洁、敞亮。只见四面玻璃的智能温室内,一排排数控化可升降栽培床整齐排列,悬空在离地约1米高的位置,方便工人打理护苗。可别小看这排智能数控栽培床,它可以根据工作和采摘的需要,随时调整高度,以提升植株光合作用率。
除了数控化可升降栽培床,大棚内处处都体现“智能”和“绿色”。你看,荷兰大粉番茄苗全部栽种在有机椰棉基质里,不用接触土壤,也无需人工施用农药、化肥。大棚内整体配有营养液循环系统和精准施肥系统,番茄生长全程的“饮用水”都是经过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后的纯净水;温控系统还可及时调节园内温度、湿度,为番茄成长打造最舒心环境,可“享福”啦!
“咱们智慧大棚都是采用无土栽培的种植方式,在温室内使用悬挂式种植槽,采用椰棉作为栽培基质,相对传统温室来说,土地使用率高达90%以上,每平方米产量可达60公斤,年产量可达3500吨,是传统温室的5倍。”大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棚内环境信息,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客户端或者电脑平台,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测、智能决策,对温室内的风、光、水、气、肥进行全面的管理,使种植农业更具“智慧”;另一方面,大棚还采用国际领先的阿里云智能化技术,为农业种植、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让大棚真正拥有一颗智慧型“大脑”。
“果实成熟后,将进入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淘菜菜等新零售渠道,通过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以高科技种植、高标准分级、高品质保障,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蔬菜’。”大棚负责人介绍。
未来,该园区还将通过招商形式引进千喜鹤、阿里农业等中央厨房、鱼菜共生项目,对加工、销售进行布局,拉长产业链条,以“设施农业”为基础,以蔬菜为主体,建设以“育苗——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洛阳及周边城市的“保供厨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