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束一组
赞花
其一
晨曦春晴花醒早,
迎风绽靥曼扭腰。
国色天香满神都,
姹紫嫣红花城俏。
花海人潮醉春风,
莫问流年只听香。
浅喜深藏惜当下,
心若暖春自芬芳。
其二
浪漫洛阳四月天,
红黄绿白绽笑颜。
二乔赵粉娇欲滴,
姚黄魏紫亦争艳。
花海人流竞相趣,
沉浸神都不思还。
武皇应天邀中外,
汉帝携后花隙旋。
时光绕指岁染香,
风送花香春满眼。
怀念父亲
细雨纷纷清明临,
忆及慈父已远行。
音容笑貌今犹在,
语重心长仍绕萦。
年年岁岁复如是,
跪叩墓前祭英魂。
天清地明深情寄,
秉承家训度人生。
归乡感怀
春晨细雨微风约,
体舒心悦弦山获。
繁华过往皆云烟,
且歌且行须舍得。
赏花
其一
春风拂面春意暖,
国色天香神都遍。
牡丹花开又逢君,
满目春色撩心弦。
其二
四月悄然即至,
国色天香拂地。
姚黄魏紫送香,
神都满城暖溢。
唯愿岁月静好,
诗和远方适意。
其三
仲春时节暖融融,
花城盛宴候宾朋。
姚黄魏紫展靓姿,
大乔小乔洛阳红。
则天应天挥手邀,
李王杜白竞相诵。
梦幻神都越千年,
盛世华章看洛城。
春 趣
春晨听春香,
春雨俏吻窗。
春花含羞探,
春韵满庭芳。
春 赏
春风有信轻吻面,
牡丹羞撩宾朋眼。
三月悄去四月至,
神都胜景皆可染。
先立后破定大势,
新质生产力无限。
中华儿女多奇志,
华夏辉煌举世羡。
拥 春
春风含笑柳敲门,
应声春分万花欣。
满目春色沁神州,
春花簇拥秋实真。
听之如泉水叮咚,吟之像春风拂面
——品弦人《诗束一组》有感
卢新松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诗歌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的杰出诗人,他们灿若繁星,在我国的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照耀着五千年中华文明。他们用不朽的诗篇,或赞美锦绣河山,或讴歌勤劳人民,或揭露封建罪恶,或抒发心中块垒,或记录生活点滴……他们的作品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让人们从中汲取营养,使华夏文明一步步升华。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感染力和生命力最强、最能让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在我国十四亿人口中,不知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者恐怕不多。试问:哪一种文学体裁能像诗歌这样,时过千年仍然脍炙人口?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不可谓不高,但平民百姓能背诵出其中一篇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即使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放眼社会各界,喜欢诗歌、特别是喜欢古体诗创作者比比皆是,令人数不胜数。
本人参加工作后,认识的诗歌创作者不计其数,读过的诗歌更是难以计数。说实话,在这些难以计数的诗歌中,能让我耳目一新,读起来甘之如饴者寥若晨星。最近,洛阳弦人的一些诗歌进入我的视野,读起来简直是欲罢不能。他的诗歌听之如泉水叮咚,吟之像春风拂面,字里行间透露出十分强硬的文字基本功,其驾驭语言的能力卓尔不群,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他的五言短诗《春趣》:“春晨听春香/春雨俏吻窗/春花含羞探/春韵满庭芳。”香,其实是用鼻子闻的,作者在这里却用了一个“听”字,妙不可言。我国当代诗坛泰斗艾青,在1978年6月创作的《小泽征尔》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诗人的心应该是相通的,时过近半个世纪,弦人在诗歌中也用了这么美妙的文字。《春趣》的第二句堪称神来之笔,把春雨拟人化,明明是春雨扑打在窗子上,而他却来了一个“俏吻窗”,好像一个容貌姿态美好的女子与窗棂深深地相吻。这个吻,何尝不是春雨与大地之吻,春雨与人类之吻,春雨与万物之吻……此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杜甫的诗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趣》的第三句更是妙笔生花,让人心悦诚服,一个“探”字活灵活现,使人刻骨铭心。这个字让人情不自禁地在脑海中出现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幼苗从泥土中探出头了,悄悄地观望着美好的世界,接下去就是春意盎然;一朵小花从院内向墙外探出头来,预示着“满园春色关不住”,很快就是姹紫嫣红的世界了;一个调皮的孩童从家门口探出头来,他想干什么呢?也许是看看父母是否还在门口把守,他想溜出去找小伙伴玩耍……探就探吧,还含着羞,宛如一个青春懵懂的大姑娘,满脸羞红地在偷看一个玉树临风的男子。这哪里是什么诗歌,分明是生动逼真的画作,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趣》的第四句“春韵满庭芳”趣味横生,把春趣引向高潮,春季独特的美好与无限生机跃然纸上,好像使读者感知到了扑鼻的花香与温暖明亮的阳光。
弦人的诗歌《春趣》把春天的趣味描绘得入木三分,让读者沉浸在春的画面中无法自拔,享受着春的氲氲茵茵,每个细胞都陶醉得淋漓尽致。
我们再看看弦人的《赏花》其二:“四月悄然即至/国色天香拂地/姚黄魏紫送香/神都满城暖溢/唯愿岁月静好/诗和远方适意。”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是在描写洛阳四月繁花似锦的美景,到处盛开着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名贵的品种姚黄和魏紫馨香四溢,诗人的心愿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样才能让诗和远方并存,人人心情愉悦,大家共同生活在充满爱的天地中。其实,诗人是想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9年9月23日就曾说过,学生们除了分数还有诗和远方。诗人要表达的是,每个人民的公仆都应该像悄然而至的四月,把自己的温暖传送给这个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歌声,充满花香。姚黄和魏紫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无时无刻都在无声无息地向神都洛阳传递着馨香与诗情画意。
弦人的诗歌《赏花》其二,信手拈来,不着痕迹,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看似简简单单,实则匠心独运,是其长期积累的“妙手偶得”。诗人如果不是博览群书,不是笔耕不断,不是观察入微,不是心细如发,不是厚积薄发,那是断然写不出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歌的。
当然,弦人的其他诗歌写得也是精妙绝伦,比如《归乡感怀》,比如《怀念父亲》等等,本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弦人的诗宛如尘嚣中的奇葩,高山上的雪莲,神都盛开的牡丹……让广大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美好的时光,享受到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这样的诗才是时代需要的诗,这样的诗才能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诗路慢慢,愿诗人写出更多更好、写出不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诗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