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脚踏实地加快现代农业强市步伐
时间:2024-04-29 16:41:5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何洪超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农”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衡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筑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根基,“夯基础、提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坚持稳面积、提单产,粮食面积稳定在1082.5万亩以上。落实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增产措施,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积极争取小麦、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完成88.1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用足用好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提升机械化水平。承办好河北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庆祝活动(武邑)。

  着力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业。提高养殖企业的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场。提升5家国家核心育种场的育种水平和繁育能力,加快推广优良种畜。以安平京安、郑庄农牧、武邑志豪、故城正大等为重点,打造精品肉标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强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围绕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坚持集群、园区、项目一体推进,农业生产项目资金优先用于园区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万元田达到40万亩。

  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节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逐步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着眼于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建设,已全部开工,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力促加快建设进度。2035年前,将剩余9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与水利、自规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水利设施与农田建设有效衔接,统筹“引、蓄、用”,实现水系连通、渠田连通,扩大地表水替代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对8838个农村坑塘(沟渠)中,有地表水源的实施深挖、扩挖、疏浚工程,全面提升引蓄水能力。

  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观摩点,景县青兰镇韩堡定村将村南坑塘深挖、扩挖,引蓄水容量13万立方米,确保了该村1100余亩耕地的灌溉用水。故城等县市区也有好多蓄水坑塘,值得学习借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帮扶、助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强化防贫监测帮扶。落实“早、宽、简、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预警信息核实,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识别为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完成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任务。

  强化重点区域和人群帮扶。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县政策帮扶力度,在财政、土地、人才、项目、生态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做好“6对6”县际间结对帮扶,做好驻村帮扶政策业务培训。巩固“三保障”成果,相关部门加强动态监测,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即时解决、动态清零。

  持续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提档次、增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对标山东寿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千方百计做好设施果蔬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发挥一产的拉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和资金,推动露地设施化、设施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果蔬3万亩以上。加快饶阳县“三基地四园区一中心”建设。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蔬菜种植设施农业用地的通知》,市里出台了《支持果蔬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希望各县市区认真研究落实,用好用足政策。

  强化项目带动。紧盯盯紧续建、新建24个果蔬项目,新发地冀州智慧物流园、饶阳致信种苗、武强数字花卉蔬菜产业园、深州鲜天下二期等重点项目要加快推进,尽早投产达效。适时召开全市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调度推进会。

  冀州全力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成功引进恒蔬无疆、新发地、千喜鹤等重点项目,在发展设施果蔬产业方面带了好头。

  提升品质品牌。加强“两品一标”果蔬产品认证,年内新增15个以上,达到125个以上。支持引导经营主体争创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基地4家以上,实现以标准提品质、以品质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加强产销对接。继续对接北京新发地,天津海吉星等农产品销售市场,用好本地新发地(冀州)智慧物流园、深州北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继续组织“净菜进京”、农产品“六进”等系列活动。衡水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8%。继续拓展天津市场。组织筹备好第七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冀州)。

  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链条、促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学习借鉴驻马店大建园区、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的经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衡水市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

  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支持阜城、安平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已录入省涉农项目管理平台的186个项目尽快落地。持续推进项目入库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工作全省排名靠前。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阜城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占地3000亩,引进王致和、东来顺、稻香村、济南盛亿隆等1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带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全市园区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要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河北农产品加工业大会等重要活动为载体,借助驻京、津、沪、深等招商平台优势,开展以商招商、靶向招商、专业招商,力争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一家投资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争取有超5亿元,超10亿元的项目落户衡水。

  安平县引进的北京(首农)二商肉制品深加工及预制食品项目,总投资11亿元,拟于6月底开工。桃城区也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四川新雅轩预制菜加工项目,正在加紧规划设计。为全市农业大招商、招大商开了好头。

  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各县市区每年选择1-2家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重点帮扶,持续用力,培育成农产品加工支柱企业。紧抓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有利契机,用足用好上级资金支持,重点培育果蔬加工类龙头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安平梦园食品,从事白山药种植及深加工多年,年生产能力20万吨,共有七大系列12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十几个国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2023年出口额227.6万美元。

  故城康宏牧业,投资6.3亿元建成年产18万吨液态奶加工项目,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乳品加工行业的一枝新秀。

  这两个企业由种养到加工,树立了延链强链育龙头的标杆。

  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外塑形、内铸魂”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的一字之变,是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我们要借鉴浙江花园村产村融合发展的理念和经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努力打造北方平原地区最干净的城市。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立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分类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年底实现村庄“五化”全覆盖。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乡村医疗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方式。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完善“基层党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搭建快速响应群众诉求的服务体系。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星级平安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和农村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改革,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创围绕“一区、四线、五片”等重点区域和五条重点路段,连片打造,梯次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建设。每县市区建成1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全市争创20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庄。

  持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增动力、添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强化科技赋能,破解产业转型升级难题继续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国家、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的合作,推广应用一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步伐。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继续开展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建议市属大中专学校增设涉农专业。

  推广“五位一体”经营模式,破解集体和农民增收困局故城县“五位一体”经营模式,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土地生产潜能,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每年在三分之一的乡镇、每个乡镇选5个村推广,三年实现乡镇全覆盖。

  活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机制,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总结推广饶阳县“党建+信用+金融”经验做法,创新信贷模式,解决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资金困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借鉴乡村振兴“两进两回”机制,破解乡村发展要素制约。学习借鉴浙江“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经验做法,总结推广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像故城吴以岭、安平郑建栋、武邑武进达、枣强王文忠、阜城张玉军、深州邢永志、武强李忠敏等一大批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衡水市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二三四”抓落实机制要求,戮力同心、感恩奋进,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严细实快作风,强化谋跑争促,狠抓末端落实,奋力谱写现代农业强市更新更美的绚丽华章。

  作者系衡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