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我都能收到好友吴生涛同学的问候。问候方式独特而别致:一张照片,三两句诗,或者一副对联。图片来自他镜头的捕捉,文字耕耘自他的心田。
生涛摄影图片涉猎广泛,种类繁多,构图严谨,极尽心思。文字质地坚实,格调清雅,富含哲理。文图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并非生涛同学的一日之功,而是数年的习惯集成。对生活的热爱可见一斑,对艺术的追求可窥一隅。最重要的是他的自律和对友人的用心令我叹服。
例如,最近收到他的一幅《冬日残荷》;两朵残叶,缩成团状。如拳头,如火炬,沧桑之下掩不住力量的奔涌。它们立于一片青草之上,仿佛老人立于青年人群之中。而观生涛同学配句:“残荷虽枯有风骨,堪与水草比短长。”我忍不住击节叫好,实为点睛之笔!古人说言为心声。从他的文图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再如一幅水景图。远山如黛,碧波荡漾。画面中,两丛树影婆娑。一舒一密,树冠交融。虽然被水淹没了大半,仍生机盘然。相隔不远,有极小一朵,树冠仅露出水面少许。它们置身汪洋,依旧不悲不喜,宛如尘世一家人,有男人,女人,小孩。配词曰:“水映空山若含黛,天地清净两无碍。”
是啊,面对逆境,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连着心,根连着根,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另外一幅,也是水景图。构图平远,宛如水墨画图。层峦叠嶂隐约展现,天地之广阔承载一图画中。从中,我读懂了作者淡泊的心性,心向往远方的希冀。山河壮丽,极目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神思恍惚,宠辱偕忘。生涛同学配字曰“碧水映空山,天地两无尘。”其实不是画面无尘,而是作者心里无尘。
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赘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约而不简单,诗意而美不胜收。
从他作品不难看出,作者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更有一个孕育诗意的心灵。有友如生涛,幸甚至哉。这本摄影集,在专业摄影家眼里,可能还有不足,但作为铭记乡愁的集合,意义大焉。家乡的风物,熟悉的风景,被吴生涛同学尽收眼底,以这种形式集合,既是对个人爱好的升华,也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有理由相信,这虽是生涛同学的首秀,但绝非最后一部佳作。
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吴生涛同学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集。同时,我也要向吴君学习,学习他的生活方式,学习他的创造精神。
是为序。
2024年12月20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