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泾川苹果花节: 科技赋能 品牌重塑 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产业升级
时间:2025-04-22 11:45:4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 牛震 字号:【

  陇东四月,谷雨花好,甘肃省泾川县飞云镇的千亩苹果园里迎来盛花期。

  4月20日,由泾川县果业局、飞云镇人民政府指导,甘肃中和农服公司主办的“苹果花开助农行动•科技赋能发展产业”为主题的品牌系列活动,在飞云镇元朝村文化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汇聚行业产研采销各界代表,聚焦科技赋能与品牌重塑助力泾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捐赠、科技示范园打造、品牌升级合作签约及电商平台认购合作等多个层面,探索特色农业助力县域富农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泾川县果业局、泾川县飞云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图: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捐赠环节

  近年来,甘肃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泾川县作为陇东苹果产业核心产区,拥有独特生态与产业优势,但也面临品牌溢价不足、生产技术滞后、市场渠道单一等挑战。为此,泾川县充分挖掘世界优质苹果产区优势,积极引入“瑞雪”等优良品种,大力扶植产业升级,逐渐形成了创新引领、全链发展的苹果产业振兴新局面,同时也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动态调整与优化的态势明显加快,苹果种植进一步向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集中。”此次活动座谈环节,泾川县果业局副局长曹海勇对泾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苹果产业发展能够有效带动苹果主产地乡村振兴建设,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苹果产业存在的两大矛盾非常突出:一是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与苹果果实总体质量不高的矛盾。二是种植者生产投入增加与效益下降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采后增效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大市场有机衔接,需要更完善、更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中和农服甘肃公司总经理寇元勋表示,中和农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旗下农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搭建服务中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发挥联农带农的效应。公司以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双轮”驱动,整合农业产业各项优势资源,为中国中小规模农户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业综合服务,促进良种、良机、良法使用与推广。“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中和农服将进一步完善集生产技术赋能、品牌升级及产销对接于一体的从种到收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助力泾川苹果产业提质升级,帮助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泾川作为苹果产业具有独特区位与产业优势的地区,对于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有着广阔前景。”作为在平凉地区开展苹果技术研究与推广多年的资深专家,西北农林大学教授袁景军认为,苹果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需要改变认知,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新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一个关键就是品种的更新,而一个好的优良品种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面貌。以瑞雪为代表的新品种为例,其平均亩产在6000斤左右,收购均价可达每斤6至7元,相比富士品种有着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果农

  活动当天,泾川县飞云镇人民政府与中和农服就泾川苹果产业发展达成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就泾川苹果品牌品升级、技术赋能落地、示范园水肥一体化应用推广、产销对接体系搭建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品牌+市场”三位一体的产业赋能模式,助力泾川苹果实现品牌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产销一体化。生产方面,中和农服将通过高质量产业示范园与设备支持,部署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按需灌溉、精准施肥,预计降低水肥用量30%以上,同时开展免费技术赋能;在品牌升级与推广方面,中和农服将通过“泾川苹果”公用品牌战略规划设计全新品牌标识及IP形象,同时还会举办“品鉴会”“直采会”,启动“电商旗舰店”“云认领”,并将其纳入公司“中和原产地”扶植计划,打通产、供、管、收各个环节,构建分工协作高效、品牌共创共享、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集体+农户”协作模式。

  “现在大家种苹果不只是看产量了,还得比的是谁家苹果糖度高、谁的包装设计好。”“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好苹果,投入不少,但是利润却不理想。现在政府在支持,企业的服务也更好了,相信我们泾川苹果牌子会真的高端起来!”活动现场,不少农民朋友纷纷感慨,折射出传统小农意识向市场思维的转变。如今在泾川这片曾经“种好苹果,赚薄利润”的土地上,正在科技赋能与品牌重塑的双轮驱动下,书写着一颗苹果的现代化农业突围。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