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三届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在宁启幕|双展同办赋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打造实践标杆
时间:2025-10-27 11:49:2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广平 字号:【

  当前,我国正处于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加快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10月24日,为期三天的2025第三届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乡博会”)携手乡村振兴博览会“双展同办”,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启幕。本届展会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通过“会+展+节+赛+商”多元载体,不仅是乡村休闲业态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成为政产学研协同破题、东西部资源互补、跨领域创新融合的产业赋能平台,为乡村休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汇聚全国资源,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本届展示展期为10月24日至26日,3万平方米展览空间内,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30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参会,形成“产业矩阵”——从智慧农业的无人机植保设备,到田园美学的实景呈现;从西部县域的特色农产,到城市露营的装备供应链,展品涵盖乡村休闲全产业链,精准回应乡村产业“小散弱”的痛点。

  

  

  现场精心布局八大特色展区,乡村休闲线路及民宿展区链接“目的地端”需求,智慧农业低空经济展区提供“生产端”技术支撑,乡野美食饮品、露营户外装备、休闲渔具、百县千品展区打通“供给端”渠道,乡村电商及物流展区解决“流通端”堵点,园林园艺生活展区满足“审美端”向往。这种串联起从资源开发、场景打造到产品流通的完整生态链条设计,不仅为参展企业与观众搭建“一站式”供需对接与交流窗口,更直观呈现乡村休闲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发展趋势,助力区域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集群效应。

  

  多场会议同开,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展会期间,多场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的专业论坛会议活动同步开展,围绕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展开深度研讨。核心会议活动涵盖县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研学创新(探索AI时代乡村研学融合路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力提升、长三角乡村产业发展与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等重点议题,全国乡村振兴专委会代表分别参加分论坛并发表演讲,同时设置跨界资源对接会、助农专题论坛,为行业提供前沿政策解读、实践案例分享与资源精准对接机会,推动政产学研多方智慧碰撞,为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休闲产业提供专业智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乡博会现场特设会客厅,开展休闲农业、园林园艺、规划设计、文化旅游、研学教育等跨行业交流圆桌会,吸引众多行业学者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参与。其中,乡博会组委会与云南省会泽县、宜兴市白塔村等乡村一线相关代表,在此围绕乡村资源转化、场景融合、协同运营等话题深入交流,积极分享案例、梳理难点痛点、碰撞思想,为乡村产业找准发展方向、推动转型升级提供务实有效的实践参考。

  

  沉浸互动体验,拉近城乡对话距离

  除专业展览与会议外,展会同步推出丰富特色活动,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美好。现场发布了南京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让金陵田园之美走进更多人心中;开设“一村一味”乡野美食节,展示南京都市圈特色美食与西部特产,同步开展农产品供需对接活动与直播带货技巧培训;打造“都市田园”实景样板间,生动展示阳台微景观、盆景养护等场景,配套开展园艺知识讲座、第二届园林装置艺术展(城乡生活艺术展);特别策划的南京馆展区,集结30多家本地优质展商,带来了百余种地道美食和文创礼品,引领观众以味蕾开启金陵深度游。

  

  此外,现场设置竹编艺术体验、园林微景观DIY、香牌及香珠手作等互动项目,三代非遗传人展示草编技艺,螺钿手工艺人将流光溢彩定格于方寸之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乡村文化魅力,实现“让城市了解乡村,让乡村走近城市”的愿景。

  

  历经三载积淀,乡博会已从“三态融合”逐步升级为“1+N”多元发展模式,既展乡村之美,更搭合作之桥。2025年展会创新打造“乡村+”跨界模式,推动乡村休闲产业与健康、教育、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思考。同期举办的乡村振兴博览会更以集中展示提炼“十四五”脱贫攻坚成果,为巩固拓展成果、防止返贫提供可借鉴经验。

  “又近又美”的乡村山水画卷,正于此徐徐展开。目前,这场不止于“展”的乡村盛会正在火热进行中,诚邀社会各界人士莅临参与,共探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新路径,共品乡村美好生活新滋味,共话乡村振兴宏伟新蓝图。

责任编辑:徐锋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