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小水电站智能化转型正迈出关键一步。近日,福建省水利厅在成功征集46个小水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队伍,奔赴各地为申报单位的智能化升级成果“把脉问诊”,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的形式,全面剖析了小水电“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的建设成果,深入探讨小水电资产整合的可行路径。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地落差大,河流径流量丰富,给小水电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然而,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数量众多的小水电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比重逐年下降、水环境负面影响日益加剧、部分电站超设计服务年限使用以及设备老化产生安全隐患的局面。
如何在生态保护与发展需求之间找寻平衡之路?如何实现小水电安全运行和绿色发展?随着“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的结束,我们跟随专家组一行踏上行程,共同探寻这批小水电智能升级的蝶变之路。
提质升级,“智能化”驱动发展
设备如同小水电“心脏”,只有通过技术迭代升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走进安仁溪水电站,控制柜上实时显示着流量、水压、发电量等数据,现代化的水电站厂房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展现出高效与科技的融合之美。

安仁溪水电站厂房内各种机电设备实时提供机组运行参数
安仁溪水电站于1996年投入运营,整治升级之前存在设备老化、安全生产隐患突出等问题。“从2019年起,安仁溪水电站对电站机电进行一体化技改,新增自动发电控制、水情自动测报、智能监控平台等功能,通过优化机组启停策略和出力分配算法,提升设备利用效率12%至15%,设备检修响应时间缩短至40%,事故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闽清县安仁溪水利发电有限公司张桦介绍说。
设备的迭代升级不仅仅发生在安仁溪水电站。在双溪口水电站看到,水库引水口处加装了格栅自动清污机,树枝、树叶、垃圾等漂流物通过拦截运送至滚动带,工作人员在百里之外轻触开关就能实现一键清淤;电站内增设集水井排水电动阀远程控制系统,可根据水位情况自动开启排水泵。
“希望安仁溪水电站基于当前智能化改造的成果,下一步还是要往集约化发展,争取把公司辖下另外两座水电站统一纳入到集控中心来。”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董大富在实地了解完安仁溪水电站智能化建设成果后补充说道。
加快小水电智能化改造,福建始终快步前行。从2019年开始,福建省在引导小水电有序退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电站业主实施智能升级改造,通过在部分区域使用智能电站机器人代替人工管控等技术和设备升级,有效地提升了设备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据统计,全省已有700多座小水电站完成智能化改造,设备故障率下降40%以上。
优化运营,“集约化”提升效益
在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溪尾村,溪尾水库坝体巍然矗立于山谷之间。作为霍童溪流域上游棠口溪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溪尾水库在兼顾防洪、发电、供水等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上游州地、大河坝、九重际等6座电站的远程调控任务。

溪尾水库犹如群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步入溪尾小水电集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就能精准调度数百里外的电站机组运行,借助烟感、水浸、流量、大坝监控等多层级传感器的协同应用,平台系统兼具水情水务监测、全流域智能调度、智能巡弋巡检、GIS 地图监视、AI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正在有条不紊地调度指令、高效运转。这一幕,正是霍童溪流域水电站“数智”转型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从2018年起,宁德市万顺水电有限公司万泉发电分公司就陆续投入资金,对霍童溪流域的7座电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入溪尾小水电集控中心统一运行,改造后电站能够实时依据上游来水量灵活调整运行策略,年发电量增幅超过8%。电站所需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8人减少到12人,大幅减少了电站运维人员,实现了集中管理控制。

福建省建瓯市兴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集控中心
放眼宁德大地,小水电集约化、物业化的东风正全面铺展。同样位于宁德市的福鼎程鸿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不仅远程集控福建省内26座电站,其覆盖范围还延伸至浙江省苍南县的4座电站,受控机组共计58台,总装机容量达29,235千瓦。得益于小水电智能化改造升级,仅需配备12名运维人员,就能完成闽浙两地小水电的远程集控和运行维护等工作,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以流域为中心、以县域为单元,在推行小水电集约化过程中涌现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以泉州市德化县为例,当地由县小水电协会牵头与福建力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德化县小水电集控中心”,将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数据、安全生产设备信息也统一接入,实现生态流量与电站运行“一张网”,全县34座水电站接入县集控中心运行,达到了“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的目标。

专家现场对小水电业主智能化改造方向提出建议
作为小水电大省。近年来,福建省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均明确要加强宣传引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示范引领等方式大力推进小水电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315座水电站加入集约化运营行列。
“福建作为小水电数量众多的省份,此次典型案例征集中充分挖掘和总结了小水电在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希望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推广这些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提升社会各界对小水电绿色改造提升的认识,助力全国小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董大富表示。(曾亦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