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潘集区泥河镇戴庙村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多项事务齐发共进,绘就了一幅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党建汇智赋能 让搬迁安置区“蝶变”幸福家园
“有水、有电、有燃气,出门就是宽阔的马路,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近了。”说起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区带来的变化,戴庙村村民戴广坤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干净整洁的路面、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嬉戏打闹的孩童、健身下棋的老人……新年伊始,记者走进潘集区泥河镇戴庙村,安置区尽显祥和美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心’,如何吸引人才和乡贤回归,带领百姓共同奋斗。”潘集区泥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著文表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人心的凝聚。”
2011年,作为泥河镇乡贤的戴广算走马上任,担任戴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初,就考虑如何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赢得群众支持,戴广算带领党员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一次次上门入户、一番诚心诚意的沟通,最终让群众从“让我干”变成“跟着干”。
如今的戴庙村,水绿了,花香了,路平了,烟没了,臭消了,心暖了,人笑了,处处展现着人居环境美好的画面。
产业先行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动力
“以前种点庄稼太难了,路也不通,渠也不通,水也不通。现在,路也通了,渠也通了,水也通了,太方便了,种子,化肥都能运到田间地头了。”戴庙村村民戴冠克。
戴庙村以采煤塌陷区水面为依托,开展特色种植养殖。结合精品优质粳糯稻种植,草莓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家禽养殖等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构成戴庙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戴庙村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60万元。
“近年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山水林草生态修复等项目,总投资9000多万元。”戴庙村党总支书记戴广算表示,“下一步,我们争取和美乡村建设资金,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
“巧治理” 乡村“宜和美”
基层治理效能如何,关键在人。戴庙村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聚合各方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戴庙村在乡村治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村里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同时,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面前做到分工明确但不分彼此,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从而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发挥其领导核心的龙头作用。
“乡村基层治理,有温度,更要深度;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宣传了精神文明,弘扬了新时代新风,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同时也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推动了乡村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戴广算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