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系统聚焦全市“三农”中心工作、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执法护农、服务为民促振兴作用,深化“护芯”“蓝盾”“利剑”“春雷”四项执法行动,推动以法释能、以法护航,为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深化“护芯”行动,守护农业“芯片”安全。一是严管经营保质量。整合全市执法力量,抽调执法骨干形成执法作战单元,针对春播夏播、秋冬种等用种高峰期,开展“打假护芯”“稳粮保供”等行动,通过高频次的执法检查,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全市查办案件161起,其中查办的玉米“丹玉405”品种权侵权行政执法案,入选2024年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二是联动执法提效能。充分利用胶东五市农业执法机构的执法合作机制,构建与重点制种育种地市烟台、潍坊等五市的协查机制,对案情较为复杂的跨市案件成立联合专案组,跨地域联动2次,提升区域联动执法效能。三是真情调处解纠纷。把种子纠纷调处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突破口,探索与执法程序相关的矛盾化解、知识宣传等延伸服务,主动协助农户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被侵权的农户得到合理赔偿,调解的一起辣椒种苗纠纷,赔偿受损17名农户51万元,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利益。
深化“蓝盾”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开展生猪屠宰执法检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开展打击私屠滥宰百日攻坚行动,蹲点摸排、拉网排查生猪私屠滥宰点非法屠宰行为,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9306人次,查办案件29起。二是开展种用动物、乳用动物执法检查。加大对牛羊养殖场户、生鲜乳收购站等场所执法巡查,以养殖档案物疫病检测情况等为重点,检查出售和收购动物疫病检测不合格的乳用、动物及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等42家。三是开展动物调运百日攻坚。会同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省道和乡间道路等重点地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打逃避检疫、未使用备案车辆运输及贩运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出动执法人员5720人次,检查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省道1063个次,查办动物防疫案件211起,防范重大动物疫病传入。
深化“利剑”行动,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大农产品执法力度。以蔬菜、水果为重点产品,聚焦豇豆、大葱、鸡蛋等重点品种,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为重点对象,打击违法添加禁用农药,未按规定开具、收取、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等违法行为,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二是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专项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收购单位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承诺内容是否真实,合格证开具是否规范等进行检查,检查生产主体53家次,责令整改5起。三是强化全链条闭环体系。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通力合作,紧盯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参数,加大蔬菜、水果、畜产品等主要农畜产品的监测力度,支队及时跟踪处置不合格产品,形成“监管-执法-检测”的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确保农畜产品监管执法互为支撑、有效衔接。
深化“春雷”行动,守护农资供应安全。一是专项攻坚打假。紧盯农资产品集中上市和下地的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3.15农资打假”等行动,对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开展全面排查,强化对严厉打击假冒侵权、制售假劣农资等环节的整治,查办的经营假种子案作为全国8个典型案例之一入选全国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二是区域联动护农。建立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分赴潍坊、日照等成功地破获了“农资忽悠团”销售假肥料案2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严打“农资忽悠团”。针对农资“忽悠团”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开展订单农业专项整治行动,严惩“忽悠团”,查处2起马铃薯订单农业案件,入选全国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全国农业执法指导性案例。
(作者单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