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冬日暖阳。步入鹤城区城南街道水垅村,只见沥青路面干净有序,铺满“面包砖”的小巷平整美观,道路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乡村“颜值”,让乡村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村里环境变好了,住在这里都感觉心情舒畅。”城南街道水垅村村民张杰说,现在到村里旅游打卡的人也比以前多了,还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鹤城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示范创建、全域整治,着力打造基础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让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促进了城乡融合,乡村“蝶变”换新颜,绘就了一幅和美城乡环境新画卷。
怀化咖啡文创小镇(王昆 摄)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健全协调联动新机制
走进鹤城区凉亭坳乡杨潭村,村道平坦,屋舍俨然,村庄依山傍水,村民行走其间,宛若一幅美丽画卷。
“党员干部带头,我们村不仅环境大变样,而且‘颜值’大提升。”村民张平贵竖起大拇指说,村里不仅改造了村庄绿化、人行步道、人文景观等,还新建了村民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
杨潭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为抓手,将院落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与小微景观改造有机结合,发挥青年党员、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微旅游,发展种养殖混合经营,山地两季种植,带动村集体、农户双增收。
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擦亮乡村靓丽底色,该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唐成,区委副书记、区长郑明明担任“一线总指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按照区级领导统抓、区直部门分类主抓、乡镇(街道)承担主责、村组具体实施、村保洁员专职负责的五级联动模式,全面构建“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按照构建大党建原则,依托乡镇(涉农街道)党(工)委、村级党总支,打造“党委+村党总支+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抓好环境整治。结合推广运用党员积分制工作,整合村“两委”成员、驻村辅警、“五老”、群众代表等人员力量,实施党员结对帮扶行动,并制定出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政策文件,形成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为高起点谋划,该区先后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示范村负责人赴浙江、江西、四川和长沙、浏阳、株洲等地学习考察,从整治规划、示范创建、推进机制等方面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高起点制定了《鹤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鹤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总体规划》和十大行动分支方案、年度整治提升方案等规划方案,在规划上保障、政策上支持。
美家美妇(王昆 摄)
以产业带动为抓手 凝聚携手共治新动能
鹤城区城南街道杨村村有一处名叫“晴栖”的餐厅,每到周末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前来喝茶、喝咖啡,放松愉悦。
曾经,这是一处长满荒草的10余亩荒地,上面还有几栋破旧木房子。现在,这里变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
去年,村里能人杨德群看中这块地,通过改造翻新,将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变成了环境优雅的休闲胜地。“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把许多闲置屋重新盘活,不但改善了周边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杨村村党支部书记邓顺刚介绍,该村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利用村民的废弃房屋,让许多荒草地变废为宝,打造了像晴栖、咖念这样的网红地,乡村环境也变美了。
鹤城区在积极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鼓励返乡青年、致富能手、党员能人等投入乡村振兴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还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产业项目、美化亮化景区(园区)环境等方式,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产业增强、企业增效、农村增美。做强特色产业。顺应人们健康养生生活追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蔬菜、生态养殖、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活动,采购时鲜环保菜品。目前,已培育发展鹤翔蔬菜、双村四季果园、黄岩蓝莓黄桃、四十湾黄桃、奇山猕猴桃、犁头园杨梅和振鑫牧业、康源生态土鸡等生态特色种养基地70余个、面积达10余万亩,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强劲有力的产业支撑。坚持龙头带动。先后引导和发动怀化九丰、佳丽山庄、辉煌旅游、黄岩生态旅游等20余家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活融合文章。怀化大峡谷、白马花海、佳麓山庄、叠翠兰亭等都建立了生态休闲为主的水上娱乐、休闲垂钓、康养健身、特产销售、土产超市等配套设施,打造了集休闲、娱乐、餐饮、商贸于一体的三产服务圈,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融合的双赢目标。
美丽庭院(王昆 摄)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 打造点面共进新样板
该区着力以“点”上示范提升为引导,带动推进“面”上整治走深走实。抓实“点”上提升,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坚持“重点示范、整体提升”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充分整合区级领导办点指导、区直后盾单位挂靠指导、牵头责任单位分块对接指导、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驻村指导等四大资源力量,炒好自己的特色菜,办好各自的试验田。抓好“面”上整治,组织非示范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泛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村组和美丽庭院“四美”示范创建,指导每个非示范村打造2—3个示范村组和若干个以“八整治”为标志的示范庭院。根据年度和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督导考评结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奖励资金,按照年度、季度等时间节点,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分期分批命名授牌一批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团寨和美丽庭院,在年度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季度现场推进会上隆重表彰,着力营造“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整治氛围。
美丽庭院(王昆 摄)
以模式创新为抓手 拓展整治提升新路径
该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强化要素支撑,不断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模式,有效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是在发展路径上立足“新”。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培育打造了山下村等“党建引领+农村环境整治”型、岩添等“龙头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型、双村等“能人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型、大坪等“产业带动+农村环境整治”型、白马村等“绿色生态+农村环境改善”型等五大类型模式。培育形成了具有鹤城特色的整治提升新路径。二是在整治方向上突出“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是要坚持“一村一特”要求,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把当地的自然资源、村庄特点、民风习俗等利用好、挖掘好,彰显村庄特色,推进环境改善。三是在经营效益上做到“好”。坚持“引进外地企业推动,发动本土企业带动”等双轮驱动、双向发力的方式,引导周边农民群众发展生态种养、休闲农庄、康养民宿、餐饮住宿、健身娱乐等助力农村环境改善的产业,做优做强了一批生态特色产业、农融合产业、休闲康养农庄,更“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据统计,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怀化前列。
美丽庭院(王昆 摄)
盘活闲置老屋 改善人居环境
手工缝制的门帘、墙上张贴的创意书法、就地取材编制的竹栅栏……在鹤城区方石坪村一新改造的木屋里,处处体现着尹萍装饰木屋的“巧心思”。
五年前,尹萍到方石坪村,通过“牵线搭桥”顺利签下一处年久失修、日渐破败的老屋20年租约。经过一番整修,这里成为她的“新家”,她也成为方石坪村的001号“荣誉村民”。
走进方石坪村,放眼望去,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杉树木屋依山而建、临水而憩,沿路和屋旁都栽满花草,石板路、竹篱笆、木门窗与这些木屋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村民或是在城区里买了房,或是在村里建了水泥新房,大量老旧木屋被闲置。而方石坪村通过对外租赁闲置的木屋,不仅能让村民增收,也保护了这些有历史的老木屋,美化了环境。
“有的‘新村民’还会引导村民们养花种草、爱护环境,帮村里改善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方石坪村党总支书记张忠雨表示,该村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契机,通过引资金、引人气、引思想、引项目,既紧贴乡村振兴战略让村民得以增加收入,又解决了老木屋的安全风险和破损不美观的现实问题,让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此,新华社以“乡村振兴——老屋里寻乡愁”为题,对外宣传推介。
鹤城区坚持市场导向,根据老屋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唤醒”方式,将闲置老屋出租给城市居民,进行翻新改造等,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体验馆、特色民宿,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鹤城区已累计租赁翻新老屋160余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盘活闲置房屋(王昆 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