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探索建立积分机制,用活乡村治理积分超市,最大限度发挥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的“杠杆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由干部“唱独角戏”转向群众参与“大舞台”。
明确积分要素,健全“积”的体系。坚持村级事务“全覆盖”。乡党委组织各村按照易操作、可量化、可评估、可执行的原则,聚焦“想要干什么”和“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两个方向,把村级重点工作和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融入“积分制”,因地制宜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构建全乡“一盘棋”推进机制。以户为单位,以家庭为积分主体,将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好人好事、孝老爱亲、乡风文明等有关事项细化为规则,分类积分、分类奖惩。坚持干部群众“全参与”互动。充分发挥“党小组+网格员+村民组长”“铁三角”作用,借助“四议两公开+户主会”,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形成“积分制”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实现“策由民商”“规由民定”“事由民决”。
严格积分审核,规范“积”的过程。建立完善积分台账,依据积分台账,对村民年度表现进行审核和综合评价,对积分靠前的村民,优先推荐最美村民、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评选,并打造榜样典型,通过村级公示栏、微信群、“村村响”喇叭等方式广泛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强化监督管理,按照“一季一评”“一户一档”的模式,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五老”人员、网格员等为成员的积分监督管理小组,每季度对积分情况进行审核,对每户农户加减分行为进行细致讨论、详实记录,采取“反馈+通报”形式,村民本人当面反馈积分详实,村民大会现场通报村民积分考核结果,并以“红黄榜”的形式将结果张贴公示,实现积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综合应用积分,强化“积”的运用。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励办法,将村级事务与群众自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把基层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变为“激励型”。通过参加积分兑换活动,给无形的村规民约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逐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激活村民对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发挥积分“指挥棒”作用,建立积分存储兑换机制,对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进行年底表彰奖励,发挥全乡3个生态美信用好超市兑换功能,形成完善的“挣、攒、用”积分运行机制。结合重点工作制定积分制一村一细则,建立村级“信用生态美”超市。村民通过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获得积分,在“信用生态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兑换商品15621.9元,普惠群众350余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乡风文明积分制的好处,推动积分治理结果用到实处、治理成效人人共享,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