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种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备春耕。焦海洋摄
在鹤壁,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整体长势良好,群体足、个体壮,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郑州,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全面拉开,303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306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0.8亿元,新一轮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风生水起;在洛阳,春节旅游迎“开门红”,全市共接待游客593.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03%和88.47%,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开年以来,河南省各行各业东风正劲,绿意涌动。“三农”向好,春耕生产壮美图景铺展在沃野田畴;项目为王,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开足马力,奔赴春光;提振消费,文旅业态百花齐放,迎来强劲复苏。河南奋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农事稳开局 春耕扎实推进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西谢营村高标准农田,农民通过智能操控对小麦进行自动灌溉。高嵩摄
“老王,那边的550亩小麦长势很好,但这边70多亩小麦一定得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该化学除草了一定得跟上,但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以免发生药害。”雨水时节刚过,在河南省西平县二郎镇的高标准农田里,该县农技推广研究员谢耀丽正在给种粮大户王爱民仔细地讲解小麦春管技术要点。
“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及时到位,丰产丰收基础才牢。初春的中原大地,春耕春管有序推进。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3万名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种粮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在我国,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做好春耕春管,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
连日来,在河南各地的农耕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迅速行动、抢抓时节,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确保农事“开局稳”。
2月15日,在濮阳市南乐县杨村乡许庄村18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正进行灌溉作业,高低错落的喷头喷射出伞状水花,与青青麦苗相映成景。
种粮大户王俊兴高兴地说:“现在使用的智能化灌溉,田间地头倒背手,节能喷灌自己走,一天能浇400多亩地,既环保节能,又提高了灌溉效率。”
在中原大地,田间气象站、虫情监测站、指针式喷灌机、智慧农业控制系统等农田里的“科技密码”,大显身手,各显神通。
在南阳市宛城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自动化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可以通过视频监测设备随时查看田间气象墒情、作物长势,数据实时传回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农田就像有了“智慧大脑”。
南阳市宛城区农业专家、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天海算了笔“智慧账”: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每亩可节水30%以上,可节省人工费40元/亩,节省肥料40元/亩。同时,每亩增产20%以上。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让“靠天田”变成“高产田”,“面朝黄土的传统农业”正在朝着“智慧农业”转变,科技已成为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良法还要配良种。走进豫北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验田内小麦长势良好。实验室里,仪器指示灯闪烁不停,科研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开展育种工作。目前,以中心为基础建设的神农种业实验室已正式运行。2023年,河南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高标准建设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推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农时催人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备战春耕春管,全力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坚决打赢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的供给保障支撑。”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