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惠民生 幸福润心田——福建省福鼎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纪实
时间:2025-08-04 11:56:2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因为水源问题,以前村里矛盾纠纷时常发生。村干部调解起来疲于应对,往往是这头刚解决,那头又出现。”说起以前村里饮水如何困难,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小白鹭村党支部书记林炳生不无感慨。曾经,饮水困难如同笼罩在小白鹭村里的阴霾。全村饮水主要靠修建在山上的“土水库”。平日里,供水量捉襟见肘;每逢下雨,泥沙便混杂其中,水质毫无保障。遇上用水量大且降水少的时候,村民甚至会面临无水可喝的困境……直到6年前,这一状况发生改变。

  

磨石山制水厂外景

  2019年,随着福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推进,小白鹭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这下好了,不但村民生活方便了,村里的用水纠纷也少了。村民说好,村干部说好,干群关系也好起来了,大家干事的心情自然高涨起来了。”林炳生脸上洋溢着喜悦。

  小白鹭村成功“解渴”,正是福鼎市持续提升农村饮水质量,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作为福建省首批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的福鼎市,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整合水务资源,积极探索城乡供水融合发展之路。如今,福鼎市已形成“以大水厂集中连片供水为主,乡镇水厂周边集中供水为辅,单村简易供水为补充”的供水体系。全市农村饮水质量不断提升,让农民实现了从“喝上水”向“喝好水”的重大转变。

  水网织梦:从单点供水到环网互补,城乡共饮“一网水”

  “以前吃的是山塘水库的水,水质不达标,家里要装过滤器才行。现在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干净透亮。水质好了,洗衣做饭不用卡点了,不少村民家里的过滤器都陆续停用了。”店下镇溪美村的阮世枝,分享着用水变化带来的喜悦。

  多年来,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福鼎市坚持统筹布局,通过大水源连通、大水厂供给和单点式补给三种方式,精心打造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将“单一供水”模式转变为“环网供水”,实现了城乡共饮“一网水”。2019年,溪美村被纳入城乡用水一体化工程建设,2020年与城市供水联网后,真正达成了同源同质同价的目标。

  为了连通大水源,福鼎市充分利用已建水源工程,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域规划。以南溪水库、桑园水库、牛头溪水库和溪头水库作为四大水源,建设东南、东北两条环线管网,构建起“四库两线、环网互补”的供水格局。在福鼎市城区和沿海平原片区,5座万吨以上大水厂供水,大管网之间互通互联、互为备用;在山区乡镇和海岛集中连片区,新建和改造7个千吨以上水厂,让6个乡镇的居民受益。针对83个偏远村落存在的自来水难覆盖、水质合格率难保证等问题,福鼎市采用超滤膜、分子筛等先进净水工艺,进行单点集中式精准供水,有效实现了偏远山村饮水安全的提质增效。

  “通过建立大型水厂,农村地区的供水能力不断增强。以前供水压力是3个,农民家房子建得稍微高一点,水就上不去。现在达到了5个压力,一般农民家里的三四层楼供水都没问题。”福鼎水务公司店下镇磨石山制水厂厂长黄友健说。

  

黄友健介绍水厂供水情况

  近年来,随着敏灶湾供水片区、嵛山片区一期工程和台山岛供水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长期困扰福鼎部分地区的饮水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福安市湾坞水厂的建成,也有力保障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切实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目前,福鼎市288个行政村中,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已覆盖80%,全市统一用水管理占比超过90%。

  机制革新:从分散管理到“五同”服务,城镇反哺农村

  “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水,跟城市供水同样的水源水质。1.85元一吨,水价也便宜,一年到头能省不少钱。”沙埕镇民灶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团说。

  民灶村在籍人口2100多人,但实际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早些年,受吃水困难等问题影响,许多村民打工挣钱后搬到了外地居住。而这几年,村里因为解决了用水问题,发展起紫菜养殖产业,不少村民开始回到村里生活就业。

  在城乡用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福鼎市始终以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价格、同服务的“五同”为目标,积极推进供水运行管理一体化、标准化机制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兵作战”“分散经营”的水务管理模式,实现了共管“一家水”。

  为了强化统一管理,福鼎市将城区、乡镇村自来水厂全部纳入水务公司管理,做到职能统一归口、水政统一调度、水源统一监管。同时,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护标准,明确组织管理、水质管理等内容,构建起“建所到乡、运维到村、服务到户”的三级运维管护体系。

  

水厂内净化设备

  在落实“一户一表”服务、收费到户的基础上,福鼎市对集中式供水区域的水价进行统一核定,并执行统一水价。在市区和集镇所在地实行阶梯水价、累进加价,将城镇供水的盈利用于补贴农村供水工程运营。此外,以水务公司为融资平台,积极拓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共筹集各类资金29.13亿元。

  “通过创新供水管理机制,由过去的‘多龙管水’转变为‘一体治水’,探索出了一条城镇反哺农村的供水机制。”福鼎市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林加棉介绍。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福鼎市农业农村局先后争取并投入资金163万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扶持13个项目112万元,2021年至2022年衔接资金扶持4个项目51万元。

  智慧赋能:从传统水务到数字管网,便捷服务暖民心

  “如今,老水厂作为备用,主要由新水厂负责供水。引进模块化净水设备后,大水源的水输送到水厂,经过反应、沉淀、过滤等一系列环节,水质得到显著提升。”福鼎水务公司马冠制水厂厂长吴敬雄介绍,“每个乡镇都设有供水所,提供供水销售、维护等一站式服务;每个村都有缴费点和负责人;手机上还能通过小程序、APP缴费或报修,供水服务比以前便捷太多了。”

  在马冠制水厂生产调度总控室的大屏幕上,全市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清晰可见。水源管理画面、水质净化数据、管道水压变化等信息实时更新。如今,福鼎市的水务系统,通过数字管网建设,实现了从传统水务向智慧水务的全面转型。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水质安全,而且改善了农民用水体验,让便捷服务真正温暖了民心。

  为了持续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福鼎市以降低漏损、统一调度、快速反应和集约管理为目标,全面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通过构建物联体系,实施城乡用户智能远传水表建设,实现水表数据远程传送;通过布局分区流量计,实现了3级管网数据分析及漏水警报。同时,完善净水厂、加压泵站、模块化水处理设施的智慧化系统建设,实现水质在线实时监测。此外,福鼎市整合智能水网自动化计算云平台、供水管网GIS系统等资源,实现了水厂全面智控、供水全域调度等功能。通过强化供水数据管理,持续推动水务工作向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点滴之中承载民生大计。2025年,福鼎市持续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计划完成年度建设投资7.77亿元,铺设供水管网600公里,启动新建、改(扩)建规模化水厂6处。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从“低质水”到“安心水”,福鼎正将优质的幸福之水送进千家万户,持续筑牢农村饮水安全屏障,让闽东海滨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愈发鲜亮。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