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协委员秦发忠:民族节庆“嗨”起来 乡村跟着富起来
时间:2025-03-04 10:44:58 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 高华 字号:【

  每年三月三,贵州苗寨里歌声悠扬、芦笙回荡,布依村寨内亦是对歌如流、打歌声此起彼伏;到了六月六,各地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手举寓意丰收的食物,共庆“吃新节”的到来;临近年关,“苗年”与“侗年”接踵而至,一场场民俗表演轮番登场,贵州大地好不热闹......

  作为多民族省份,贵州的民俗文化可谓精彩纷呈,一年四季都有“看头”,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为贵州增添了多样风采。“我是安顺市周官村人,自我记事以来,每逢五月二十八、六月六,我们周边的屯堡内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那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秦发忠说。

  对于秦发忠而言,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是美好回忆的组成部分,更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民族智慧结晶。在“传承好本地民俗文化”这条道路上,秦发忠已经走了几十年。自小学习傩雕技艺、传承安顺傩文化,2017年,他自掏腰包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傩雕文化博物馆,专门展示安顺的傩雕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均被列入了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名列。我在传承傩雕文化的同时,也将多元的民族元素加入到傩雕艺术品创作中。”秦发忠的傩雕文化博物馆自201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省内外游客50余万人,这其中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专门前来了解屯堡文化。

  空闲时间,秦发忠经常去各个村寨里收集创作灵感和民间剧本,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场好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传扬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通过吸引游客、卖民俗文化产品等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秦发忠表示:“游客愿意参与到民族节庆活动中来,无论是当地的住宿业还是餐饮业,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秦发忠看来,要支持高校对民族民俗传统节日进行研究保护,并制定“高校+政府部门+乡镇”长效帮扶措施,联合展开对民族民俗传统节日的保护,利用好贵州民族民俗传统文化和节日的资源优势,帮扶村镇办好本地少数民族民俗传统活动。

  此外,各地还可以利用好网络平台,采取“文化达人+传承人+文化企业+节日活动”的多元化模式,加大对省内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节日和活动的宣传。恰逢现在贵州已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朋友圈”,未来,“三月三”“六月六”等大型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外国人了解贵州、走进贵州。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