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农村改革40年的实践证明,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既是我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软件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住上好房子,还要让农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好面貌。  

  文明乡风渗透在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四个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生态宜居是美好期待,治理有效是有力支撑,生活富裕是共同追求,那么乡风文明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和乡土社会得以赓续绵延的文化内核,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几千年积淀的乡土文化和乡风民俗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深厚土壤和丰厚滋养,哪个地方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对乡风文明传承得好,哪个地方乡村建设整体水平就高。

  乡风文明的重要源头自然在于乡村文化。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就要努力传承文化基因、保留优秀文化形态、珍惜文化资源、守正文化根脉。应该认识到,任何文化都依托于一定的载体。乡村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蕴含于村居建筑、乡村格局、风俗习惯、乡规民约、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不仅与山水风情、特色院落、村落农田相得益彰,而且与乡村所具有的道德、习俗、礼仪、风尚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滋养着乡风文明的乡村文化,其内容是综合性的,既有物质文明,也包括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涉及诸如生产方式、制度规范、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乃至涵盖婚丧嫁娶在内的生活场景。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居民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乡土情怀。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从物质形态看,重点是保护好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要以“无为即有为”而不是“大拆大建”的理念对待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风貌,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具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俗特色的美丽乡村。从精神层面看,要着力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组织开展能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民俗文化活动,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乡风文明悄然浸润在日常文化活动之中。对于陈规陋习,则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村规民约的规范来带领村民移风易俗。还要看到,乡村文化不仅要传承优秀家风、民风,发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载体,赋予农村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当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必须以久久为功的态度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